高鐵谷經濟 掀爭路運動
高鐵帶動經濟效益明顯,圍繞高鐵線路、站點設置而展開的「爭路運動」在內地時有發生。有民眾上街拉橫額向政府施壓,提出爭不到高鐵設站就落台;官員則調動人脈資源,拜會知名鄉親,奔走推動調整高鐵規劃,正在召開的湖南省「兩會」,各市代表亦都就高鐵建設爭住發言。業內專家認為,「爭路運動」突顯高鐵建設亟待遵循科學原則的重要性,不能由「外行」、「社會活動家」說了算。明報記者
新華網報道,從2004年制定發展規劃圖起,高鐵迄今已覆蓋內地除寧夏、西藏、雲南外的28個省份。2014年,中國高鐵里程突破1.6萬公里,較上年增長約5000公里。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石培華說:「高鐵覆蓋面迅速擴大,呈現大眾化、經常化、生活化的特點。中國已經進入高鐵社會的雛形。」
匯集人流資金 成脫貧救星
意識到高鐵對經濟社會的效益,許多地方特別是邊緣窮困地區,更將高鐵視為改變命運的重大機遇。在湖南婁底,市發改委官員曾丹說,滬昆高鐵在婁底設有兩站,其中婁底南站距市中心僅7公里,距婁懷高速入口3公里,形成「高鐵+高速」的快速交通網絡,大量人流、物流、資金流將向高鐵南站附近匯集,帶動城市南部的發展,推動形成新的區域中心。正在建設的滬昆高鐵,東起上海,途經浙江、江西、湖南,西至雲南昆明。
10萬人聯署 市委開會到凌晨
而同屬湖南的邵陽市,地處湘中,歷史上,湘黔、枝柳鐵路均繞邵陽而過,交通條件差,成為湖南的落後地區。滬昆高鐵制定規劃時,邵陽市爭取市區設站,但在與相鄰的婁底市競爭時處於下風,10萬市民聯署,要求「爭不到高鐵,書記、市長下課」;而當地官員亦拚命爭取,「那時市委常委會議天天開,我們每次都列席聽取,會議到晚上11、12點,我們再通宵達旦繼續撰寫文件、整編資料。」邵陽一名曾參與「爭路運動」的官員指出。
該條高鐵最終在邵陽設站,去年12月16日,長沙至邵陽北站一段高鐵已通車,邵陽終邁入高鐵時代,但車站距市區卻有40公里遠。
為讓高鐵「落戶」本地區,「輿論戰」往往在相鄰縣市間激烈展開。從潮汕3市潮州、汕頭、揭陽爭奪廈深高鐵中心站,到河南永城、安徽碭山兩縣爭奪鄭(州)徐(州)高鐵站,再到(天)津秦(皇島)高鐵站的灤縣、遷安之爭等,許多相鄰城市反目成仇,相互攻訐。
縣市爭奪戰 民眾回鄉撐場
河南鄧州和新野是兩個相鄰城市,為高鐵不惜反目。新野民間掀起「保衛高鐵」運動,將貼上標語的宣傳車開到田間地頭。鄧州民眾則發起反擊,遠在外地的鄧州人聯合起來,拉起橫額聲援家鄉「爭奪高鐵」。兩地政府官網亦連連發文,闡述鐵路從當地經過的自身優勢和政策依據。
各地爭路運動不斷,最新規劃的西部高鐵包(頭)海(口)線,網上已出現大量請願留言,湖南的懷化、邵陽、益陽以及廣東的茂名等地都發出設站呼籲。有觀察人士指出,高鐵「爭奪戰」背後,也有地方官員以此作為「形象工程」的考量。「爭路」成功,主政者對上對下均有交代,可謂良好的「政治遺產」;一旦「爭路」失敗則會留下「千古罵名」。
專家指設計應科學「依法修路」
有業內專家認為,「爭路運動」突顯高鐵建設亟待遵循科學合理原則的重要性,尊重高鐵設計自身的邏輯,不能因為哪裏爭了就要考慮,哪裏不爭就不管,而應從最大限度發揮高鐵線路拉動效應的角度出發。
此外,亦有專家強調,中國應建立「依法修路」的體制,要用制度和執行力來擠壓人為因素、減少濫用權力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