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大學生時興出外旅遊、暑期遊學、做交換生,畢業之後參加工作假期,總希望能往外闖,增廣見聞。大學的寫作課,難免收到一些遊記式的作文。遊記是常見的古文題材,柳宗元、蘇東坡都留下佳作,《西遊記》、《鏡花緣》、《老殘遊記》變成小說,晚清以後的出洋遊覽,更是借外國事物啟發中土變革。
我遊學德國六年,寫過遊記。收到一篇遊覽德國回來的同學作品,喜出望外,但寫得不夠輕鬆幽默,少了散漫的樂趣。開頭如此(經我改動):
德國是個熟悉又內斂的國家,以往對這個國家的刻板印象,就像一套以國擬人為題的日本動漫一樣:刻板、自律、沉悶、壓抑,像個軍人。
這樣的開頭就太沉重,要寫沉重的時候,就沉不下去了。內斂是一個很重的詞,除非只寫一兩句,否則不必寫得這樣深入,往後的詞語重複遞進,倒是有軍人步操的感覺。第二段這樣寫:
而事實上,德國人確實很重視規則。初到當地,不論是辦理工作簽證、延長居留,還是遞交文件補充,甚至是宿舍退房,總之只要是手續,必須另行預約指定時間。
開頭別太沉重 應從淺入深
要改換風格,變得從淺入深,漸入佳境,倒不如將第二段改為第一段:
從香港到德國,本來以為容易適應。德國人重視規則,香港人也不遑多讓嘛。豈料初到貴境,不論是辦理工作簽證、延長居留,還是遞交文件補充,甚至是宿舍退房,總之只要是辦手續,必須預約時間,不能隨意在辦公室輪候。香港當然也有網上或電話預約時間辦理手續的,但你硬要到場排隊,或不懂得預約,總有職員幫你取即場號碼。
這樣就寫得沒這麼硬。接着第二段就容易下筆了:
德國就是這樣的國家,以往對這個國家的刻板印象來自一套日本動漫,以國擬人,德國人就是自律、刻板、壓抑、沉悶,像個步操中的軍人。
文句不必緊湊 加一點幽默
散文不是詩,故此要用重複的二字詞語來模擬軍人步操,最好是寫出來。
第三段開始見微妙之處了:
跟德語老師談起德國人守時,他們倒有特別的標準。上課、工作,是絕對不會遲到的,但對待其他約會的態度則不然。某次約了德籍朋友一起去派對,到了派對場地,才發現那兒根本沒人,連布置場地的人也未到場。等了一個多小時,他們才姍姍來遲,令人懊惱不已。跟朋友埋怨,他說「那是朋友約會,沒關係啊」。原來他們習慣在朋友聚會約定時間的半小時至一小時內出現,對他們來說,也不算遲到。
既是妙趣,文句就不必緊湊,放開來寫就好,另外也不妨加一點幽默:
德語老師談起德國人守時的習慣,他們倒有兩種標準。上課、上班,是不容遲到的,但吃喝玩樂,特別是去朋友家聚會,則可寬鬆對待。某次約了德籍朋友一起去派對,到了派對場地,才發現裏面根本沒人,連布置場地的人也沒來。等了一個多小時,他們才施施然來到,毫不在乎。跟朋友埋怨,他說「那是朋友約會,沒關係啊」。原來朋友聚會,在約定時間的半小時至一小時內出現,是不算遲到的。原來標準總有兩套的,一鬆一緊,交替作用,只不過我那次卻是被那條鬆的規矩悶倒了。可見入鄉隨俗,嚴謹的規矩易學,寬鬆的規矩,不吃一點虧,是學不到手的。
文: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陳雲
圖: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