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資料A 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每兩年一次調查港人的身分及國家認同,2014年11月公布最新調查結果: ˙香港人/中國人身分認同(圖) ˙18至34歲港人身分認同轉變(表) ◆資料B 評論節錄 ?立法會議員范國威: 本土思想是客觀環境下逼出來,雙非、奶粉、自由行、中央政府遏抑自由等,非單一問題。梁振英對於中港矛盾引發的香港本土論述,只採取抹黑策略,以噴黑人家來蓋掩自己的無能。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 中小學教科書中,香港歷史內容主要提及小漁村如何隨工業起飛,發展成國際都會,較小篇幅討論殖民時期也有官員貪污和貧富懸殊現象,因而令年輕人產生「回歸前較美好」的印象。 ?《學苑》: 獨立非香港唯一出路,重要是爭取更高的自治權及真正的普選制度;相信「民族自治」或「民主獨立」的論述會成為年輕一代的主流意念,但暫未得到不同階層支持。 ?前港區人大代表吳康民: 國家主席習近平指明香港推動政改要堅持「3個有利」:有利於香港居民安居樂業;有利香港社會繁榮安定;有利於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佔中」騷亂已經是「三違反」這3個有利,「港獨」更加不用說了。 ?教育局長吳克儉: (政府資助的)內地交流活動常超額報名,深受師生歡迎,亦令學生多接觸發展一日千里的內地,增加了解內地多方面的成就與優勢。 ■資料回應題 1. 香港政府需要加強學生的國民教育。資料A如何支持此說? 2. 「透過增加中港學生交流和歷史教育以建立港生的國家觀念,是最有效將港青『港獨』思潮止於萌芽的做法。」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你多大程度同意此說?解釋你的答案。 延伸回應題 3. 評估「港獨」思潮對本港的影響。 (答題指引見另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