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形形色色的止痛藥,應有盡有,彷彿可解世間千萬種痛症。但選擇太多也是種煩惱,專家認為,止痛藥牌子雖多,但成分大同小異,與其看牌子不如比較成分更實際及安全。除止痛成分外,藥物或加入其他成分,來加強止痛效果或藥力吸收等,選購時應看清楚是否具副作用。
1. 每天攝取上限4,000mg
現時坊間的止痛藥常見成分為撲熱息痛(acetaminophen 或paracetamol),作用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釋放的環氧酶,以減輕痛楚信息,也具退燒作用。現時成年人每天最多可攝取4,000mg 的劑量,以每粒500mg 計算,每天最多服食八粒。
2. 加入咖啡因止痛
除胃痛外,止痛藥有助紓緩大部分的痛症,包括頭痛、因感冒引致的肌肉痠痛,牙痛、喉嚨痛、月經痛、關節痛等。部分止痛藥加入咖啡因成分,但暫時沒有國際研究指,咖啡因具止痛功效,但咖啡因本身有助提神,有些微麻醉神經的功用,或有助減輕感應痛楚。當服食同時含咖啡因及撲熱息痛的藥物,應避免或減少進食其他含咖啡因食品,以免引起不適反應。
3.「長效」藥力散發更慢
經常在藥盒包裝上看到「長效」藥力的字眼,這些與一般止痛藥的藥效有何分別?一般來說,進食普通止痛藥後約三十分鐘,藥力便會於體內散發,「長效」(extended relief)藥物會延遲藥力於體內釋放,減慢藥物進入血管速度,令每粒藥的藥效增加至八至九小時。這類止痛藥通常適用於患有長期關節痛的長者身上,因他們每天可能會持續痛十多小時,藥效需要更持久。
4. 吃太多可致耐藥性?
有人擔心經常吃止痛藥,會否愈吃愈無效?誠然,部分人可能對藥物產生耐藥性,但情況並不常見。正常來說,我們是有需要才服食止痛藥,除非服食次數異常頻密也達不到效果,這時需要關注的反而不是耐藥性問題,而是身體有否其他隱疾,譬如有經痛女士月也需要服藥止痛,但如果非經期時間也要服食,那痛症可能是反映着身體有其他問題,如子宮內膜異位亦可帶來持續痛楚。
5. 小心控制劑量
若吃多了止痛藥,可引致什麼問題?香港藥學服務基金註冊藥劑師蘇曜華提醒,長期服食過量或每次服食時間相隔太短,可影響肝臟分解藥物的能力,易令毒素積聚於肝臟,引致慢性肝中毒。
現時一般醫院處方及坊間大部分的止痛藥成分,同為撲熱息痛,有些長者或長期病患在醫院領取止痛藥物後,再自行於坊間購買其他止痛藥,以為兩者成分有別,其實是誤解,服食雙重止痛藥下,劑量容易超標,故必須提高警覺。
6. 阿士匹靈兒童不宜
阿士匹靈是種傳統的止痛藥成分,由於高劑量阿士匹靈可致腸胃不適,現時較少用來做止痛藥,但仍有少數藥物品牌的成人配方採用此成分。蘇曜華表示,「曾有婦女購買含阿士匹靈的成人止痛藥後,以為將藥丸分開一半,便可讓孩子服食,卻不知道患有傷風感冒的兒童服食阿士匹靈,可導致肝水腫,所以家長千萬別貪方便讓小孩服食成人藥物。」不少止痛藥設有兒童配方,多適用於十二歲以下小童,其成分通常採用撲熱息痛,非阿士匹靈,如就上述個案,當事人應該選購兒童配方。然而,幼童不適可大可小,建議家長帶其求醫較自行買藥安全。
7. 加快藥效配方病患不適用
部分止痛藥除了含撲熱息痛外,亦加入sodium bicarbonate,令藥物在胃內不消五分鐘便溶解,比普通配方更快吸收。這些藥物的確可加快發揮藥效,不過,由於成分含有鈉質,對有患有嚴重腎病、肝病人士,或需要進食低鹽餐單者,可能不適用這類止痛藥,選購前宜先向醫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