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通識科課程檢討備受關注,教育局、考評局與課程發展議會前日(12日)舉行三方會議,討論通識科中期檢討。據了解,面對建制派要求刪減政治內容、改為選修科等建議,教育局傾向「不變應萬變」,未來6年通識科文憑試的考試範圍和模式大致維持現狀,只會刪走小量學界公認過於艱深或過時的課題。至於通識科中期檢討,教育局最快一個月內向學校發問卷收集意見。 刪小量學界公認艱深過時課題 教育局昨就通識科中期檢討於網上發表文章,重申通識科課程採用跨學科設計,讓學生多角度思考,目標是建立學生正面價值觀和人生方向,而課程學術水平與國際文憑考試(IB)和英國高考掛u。文中承認通識科未來有改善空間,未來會與教師仔細檢討課程,並諮詢各持份者,預計11月底會先向學校諮詢。 三方會議 教師反對大規模改革 消息人士透露,前日會議官方集中聆聽教師代表對中期檢討的意見,整體而言教師均認為通識科應維持現有架構,反對任何大規模的課程改革,並否決官方建議在卷一必答部分引入短答題或選擇題。不過,與會教師代表同意刪走「公共衛生」的中世紀歐洲黑死病、「全球化」國際組織如北約等艱深、過時的內容。 張銳輝:前線教師感政治壓力 本身任教通識科的教協研究部主任張銳輝表示,今次通識科爭議事件中,前線教師均感受到政治壓力,有人企圖以政治干預屬於教育專業範疇的課程內容和考評模式。他同意政府目前暫不因外界壓力而大改通識科課程,因新高中通識科推行約5年,師生剛開始適應課程,若因政治壓力而減少涉政治內容、改變考評模式,勢令教師要重新設計教材,增加工作量。 他續稱,今次事件同時影響正修讀通識教育的大學生,不少人擔心教育局會將通識科改作選修,削減學科資源和教席,影響他們畢業後的就業出路。 明報記者 蕭輝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