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跟糧食價格息息相關。世銀上月稱,全球糧食價格持續下跌,跌至4年低位,主因是小麥及玉米價格今年4月至8月間大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上周四發表報告,指今年小麥產量創新高,55種糧食價格指數因豐收和倉存,15年來首次持續下降6個月。 高糧價可助扶貧改善生產 但這並不意味可以掉以輕心。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北京所長樊勝根向本報稱,糧價波動構成的挑戰愈來愈大,若處理不當,2007年至08年的糧食危機可能在短期重現。他說﹕「若現時政策不變,諸如玉米等商品價格,有可能在2050年前大增50%。」但他指出,高糧價如處理得宜,令農民可以提高收入,長遠來說可以改善生產及扶貧。 世界人口2050年預期將增至90億人,專家估計糧食需求將大增60%,但適用於耕作的土地正不斷減少。全球暖化加劇,導致河道乾旱和海水上漲,海水循河口流入侵蝕瀕海土壤,損害農地耕作。既存耕地新土未成、表層土壤已流失,耗水過度令地下水位持續下降,濫用化肥亦令泥土愈來愈貧瘠。 1970年至2000年間,全球有65%耕地已告耗損,預計2050年將再減少50%。土壤質素差牽連農作物所含營養,本來有助抵禦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腦退化症植物營養素持續減少。 全球雖然生產足夠糧食,但仍然有人捱餓,不少糧食卻白白浪費。樊勝根指出,生產的卡路里有近24%浪費或損耗,反映資源未得充分利用,有必要對治。他分析指,發展中國家的食物損耗多數是在處理及包裝過程發生的。因為農民缺乏儲存設備及運輸配套,一些食物未能上市就腐爛耗掉。 至於富裕國家,食物浪費則通常在消費階段發生,消費者往往隨便丟棄食剩或過期食物。另一方面,密集式生產又拉響食物安全警號,一些不良農戶、食物處理者和商人為圖利而漠視食安,諸如濫用殺蟲劑,使用有害添加劑、地溝油、受污染肉類,亦製造不必要的糧食損耗,對人及大自然均構成禍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