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人民日報》海外版頭版昨日刊登署名評論文章批評佔領運動,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在文中稱佔中是「動亂」,並問「香港還有多少家底可供糟蹋?」這是佔中以來,內地官媒首次稱佔中是動亂。 1989年4月26日《人民日報》刊出題為「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的社評,定性學運為「動亂」,觸發大量學生聚集天安門廣場示威抗議。 劉銳紹:反映中央對形勢更擔心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說,《人民日報》海外版的文章並非社論,也不是「本報評論員」文章。他表示,官媒早前稱佔中是「非法行動」,這是從民生出發,但昨日的文章反映中央對目前形勢顯得更擔心,「向更負面角度傾斜」。他認為,只要各方堅持理性和平,不要進一步激化,中央未必會在短期定性佔領是「動亂」。 梅新育在文章稱,在此次佔中「動亂」,香港付出的顯性經濟成本,主要是特區政府為應付「動亂」的開支、香港股市下跌蒸發的市值、餐飲零售旅遊行業在黃金周損失的營業收入等,「佔中每拖延一天,這類顯性損失就會增加幾分。倘若佔中升級,香港為之付出的顯性經濟成本將會永久性無法挽回」。 文章指外國勢力佈局數年 作者又稱,「佔中動亂背後的美英操盤手們『扳倒中國』的意志足夠冷酷、堅定」,佈局已數年之久,認為香港「這場鬥爭必然會經歷幾次三番的反覆拉鋸,而香港遭受的損失將更加巨大」。 王卓祺:23條應立法 對付外國勢力 另外,中央政策組顧問王卓祺昨接受dbc數碼電台訪問,引述親中傳媒稱,有前美國情報人員、學民思潮,以及有港大學生會代表出席公民黨會議,認為佔中行動有外國勢力滲入,本港有需要為《基本法》23條立法,以便有渠道以國家機器像新加坡內政部,以勾結外國勢力罪名「拉人」。 人大常委范徐麗泰昨出席電台節目稱,佔領區域每日有幾十輛車運送物資,不排除行動背後有外國勢力參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