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大樂倡港「反攻大陸」
指「死守本土」不現實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向來是培訓香港人才的中流砥柱,在中港矛盾日益加劇之時,港大學生卻帶頭提出反思本土地位。一直研究香港問題的教育學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講座教授呂大樂接受專訪時認為,年輕人若覺得可透過「本土化」守住香港價值,並非太貼近現實,就此亦未建立充分論述。他反提議港人可「反攻大陸」,甚至開拓華南粵語區,「因為你無得守,要守是守不到,因為它(大陸)比你大」。
指「中國機會無限」非事實
呂大樂分析,現今年輕一代,都是成長於2003年後的香港,而這10年香港發展路向卻不清,同時內地政治民生問題叢生,青年看不到內地好的一面。「七一遊行、董建華下台,曾經以為公務員治港穩定,但之後發現也不行。」他續稱,年輕人面對內地種種空氣污染和劣質食物,又不准談論政治,就算情懷愛國亦很難投入,「好難有個國家,空氣、水同食物都不行……不要再講政治,再講更加不行」。
他又反駁政府常說「中國機會無限」,事實卻非如此,因自2004年開始,在內地工作的港人數目一直跌,年齡中位數升至47歲,高度集中在專業人員。
不過,對於香港是否可與內地切割分離,呂大樂指年輕人也要「面對現實」,並要有更好論述,目前情G仍是「無得走」,「港大生提及港獨,但不要說在香港,在台灣說台獨都不是大部分的人……會選擇『保持現狀』的人很多,如果現在於香港公投說港獨,輸梗」。
呂大樂坦言,以現G來說,「死守」本土可行性不高,因為與別的國家城市情G不同,香港事實上很多舊東西或文化都與內地有關,好像粵劇不少也是從廣東傳入,「完全脫離與內地有關的,數不出幾樣……我常說要想如何反攻大陸,因為你無得守,要守是守不到,因為它(大陸)比你大,要想古靈精怪的計劃;中老年領導人思維亦要變,例如靠自由行及年輕人結合,創出新英雄,令其他人覺得有機會,事實上過去10年也見不到這樣的人」。
倡加強港於華南粵語區角色
他所指的「反攻」,包括加強香港在華南粵語區的角色,建立更獨有的文化圈,以至更多的品牌、專業或本土文化可擴展,「有些人想搞港獨,但別忘記即使廣東話都不是獨有,隔籬很多人,比我們的人還多的話,但我們跟他們沒關係?不想做他們生意?這說法欠說服力」,但在此以前,他直言,香港必須認真做研究,包括了解整個華南粵語區是如何的,如人口、消費水平、文化素質、可以開拓的空間,以至香港可以扮演什麼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