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醫管局調查病人對公立醫院服務的滿意程度。關於「家人或照顧者與醫生交談機會」,7間急症大醫院的評分偏低,以100分滿分,平均只得54分,當中包尾的屯門醫院更只有44分。5項要改善的範疇如「提供藥物副作用資料」,亦以屯門醫院和東區醫的評分最低。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區結成表示,醫院要培訓醫護重視溝通,並改善溝通技巧。 醫管局委託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向7間大型急症醫院以電話向去年10月18日至12月5日出院的病人調查,有3566名病人參與。問題包括服務護理和治療、出院提供資訊、整體印象等22條問題。 負責調查的中大醫療體系、政策及管理學部副教授黃麗儀表示,受訪者對醫生及護士很有信心的佔83%和88%,評分得90及93分,對醫護等的護理和照顧評價也很高。 問及「家人或照顧者與醫生交談機會」,黃麗儀指7間急症大醫院的評分均偏低,只得54分,最低44分(屯門醫院),最高64分(伊利沙伯醫院)。中大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院長楊永強表示,公立醫院繁忙,病人想見醫生未必即可見到,但調查顯示有些醫院做得比較好。醫管局主席梁智仁表示,醫院之間可藉調查分析、互相借鏡及改善。 5範疇有待改善 調查指出,關於 「提供藥物副作用的資料」、「提供病人回家注意病徵資料」等5項範疇均有待改善,屯門醫院和東區醫在這幾項的評分輪流「包尾」,聯合醫院評分徘徊尾三。楊永強表示,溝通亦講求對病人的關心,也要注重技巧,病人患病入院心很亂,很多時「唔明醫生講什麼」。 區結成表示,調查顯示7間醫院各有強弱,但相信與醫院人手多少無關,他指東區醫院出院有一套規範流程,但瑪麗、伊利沙伯醫院設電子平台提供出院資料,他說醫院之間可互相分享經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