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解碼﹕公眾利益 public interest
【明報專訊】公眾利益關係到市民大眾的安全、健康、財產等,不論政府制訂政策,還是傳媒對新聞的取捨,公眾利益都是重要考慮因素。然而,公眾利益沒有明確定義,各界引用公眾利益作為行事理據時,不時引起爭議。
◆今日香港
相關議題:免費電視牌照事件
王維基(圖)的香港電視2013年失落免費電視牌照事件,反映不同人對公眾利益的理解不同。政府稱以循序漸進方式為免費電視市場引入競爭,是審慎和符合公眾利益的做法。但輿論普遍認為香港電視業一潭死水,引入真正的競爭才能促使行業變革,市民才有更多選擇。
市民要求政府公開香港電視不獲發牌的真相,多名行政會議成員均表示要尊重保密原則而拒絕公開。曾任行會成員的自由黨主席周梁淑怡表示,政府發牌的決定涉及重大公眾利益,不可因為行會要守秘密就不解釋。
相關議題:高鐵工程延誤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工程延誤,要推遲1年至2017年通車,港鐵估算這項原本造價650億元的工程超支逾65億元,但被指低估。鐵路在公共交通的市場佔有率約四成,其表現很大程度會影響公眾利益。
《明報》社評認為政府須全面調查港鐵管理情况,確保港鐵管理層受足夠監管,成為符合香港最大利益、顧及市民利益的公共機構。
相關議題:望后石污水處理廠故障
花費巨資升級的屯門望后石污水處理廠啟用僅約4個月,便於2014年8月發生嚴重故障,致未處理的糞水直接排出海岸11小時,屯門及荃灣14個泳灘一度要封閉。渠務署、環境保護署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在事件中溝通混亂,康文署在渠務署緊急排放污水後,沒有立即通知泳客及封灘。立法會議員田北辰關注承建商除了要負責維修成本問題外,應否就泳灘關閉損害公眾利益而罰款。
◆能源科技與環境
相關議題:台灣民眾反核
2014年4月,台灣反核團體數萬人佔領台北繁華路段忠孝西路,要求停建第四間核電廠(核四),並要求核一、二、三廠退役。在反核民眾壓力下,政府宣布核四是否運作將由公投決定。
核電成本穩定,可紓緩能源短缺危機,同時因發電過程沒有釋放污染物及溫室氣體,有助減低空氣污染和溫室效應,合乎公眾利益。但核安全問題如核輻射泄漏,影響深遠,並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帶來無可挽救的禍害,掀起各地反核浪潮。
◆全球化
相關議題:斯諾登泄密風波
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僱員斯諾登(Edward Snowden)爆料,指美國以不同方法監控國民乃至世界網絡通訊,如截取電訊商Verizon用戶通話資料,以及監控九大科網企業伺服器,收集並監控用戶信息。美國政府稱數據收集計劃成功搗破不少針對美國的潛在恐襲,保障國民。
公眾利益包括國民私隱及知情權,事件令外界反思國家安全可否凌駕國民私隱。斯諾登泄密,一方面有利公眾利益,被稱為「英雄」,一方面卻影響美國國民的安全及國家機密,被指「賣國賊」。
◆公共衛生×現代中國
相關議題:內地應對H7N9禽流感
2013年初,中國出現全球首度傳人的H7N9禽流感,其後內地及香港陸續有零星個案,港府因應內地活雞驗出H7N9禽流感,基於市民的健康,決定暫停內地活雞供港數月。
對內地禽類養殖戶而言,活雞停輸港或對生計造成極大影響。內地家禽業不止一次向港府施壓,要求停止公布疫情或針對禽業的預防措施。評論員徐立凡指出,2003年SARS證明,愈能及時公開突發公共衛生疫情,對危機處理愈有利。內地衛生部門低調處理給傳媒的疫情信息,不利於幫助公眾認識H7N9,也不利相關產業採取措施降低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