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嚴謹的傳統文學,當然會排斥新興的所謂「潮語火星文」,但語言始終是一門活的藝術,孔孟年代的士大夫固然沒有經歷過高登巴打和絲打的「賜酒派膠」文化的調侃。同樣,巴打絲打也未必懂得子夫者曰的奧妙、漢語修辭的流金華美。 以前外國人分不清楚粵語是否中文以外的另一種語言,我總是用一句話介紹:「標準中文是以普通話為基礎的書寫語言,粵語是中國七種主要口頭方言之一,同屬漢語。」但二十一世紀的香港特區目睹了口語入文、捍衛粵語、本土意識高漲的時代潮流,由北方傳來的普通話正統書面用字和年輕人在網上大量使用的粵語潮文,似乎漸行漸遠。不止是網上,近年大眾傳媒也向本土化靠攏,以口語潮文入新聞標題為時尚,例如「hea」這類非英文非漢字,在十年前是無法想像會出現在報紙上面的。 口語入新聞題為時尚 處於語言文字的十字路口,同學們應該何去何從?作為一個旅遊作家,我很樂意在這堜M大家用文字遊山玩水,上至唐詩宋詞,下至fb潮文,兼一同分享中文創作的困難和樂趣。最近,在朋友的fb上看到一個post:「到了馬爾代夫,好靚!齯鐓馬鴝O,搵唔到形容詞!」當然,他最後呃Like失敗了。 詞彙貧乏症病入膏肓 那是因為他的詞彙貧乏症已經病入膏肓。打機也要補充能力,化妝前也要先做面膜,有想過為自己的語言寶庫開始儲存黃金嗎?例如這一段: 「海天相對,中間是山……海與山綢繆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間,還是山誘俘了海水……整個吐露港平鋪茪d頃的豪碧,就為了反襯那一影耀眼的潔白。起風的日子,海吹成了千畝藍田,無數的百合此開彼落……」* 妙筆就能生花,即使是在我們身邊平凡的馬料水,在余光中的筆下,也成了比馬爾代夫更絕色的大美人。 *摘自余光中《沙田山居》 文:旅遊作家 項明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