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冰桶挑戰(Ice Bucket Challenge)原意是希望大眾關注和捐款協助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俗稱「漸凍人症」)的患者。根據統計,於7月29日至8月19日「冰淋城下」的活動在全球籌得超過2290萬美元的捐款,在香港也籌得2000多萬港元。無可否認,這個活動的確喚起了全球對「漸凍人症」的認識和關注。不過,宣傳方法的成功背後,又犧牲了什麼?
我認為是次活動白白犧牲了寶貴的水資源。有美國媒體作出粗略的估計,假設「淋冰者」一次平均用水15升,那麼截至8月下旬大概已浪費1900萬升水,相當於9500萬支瓶裝水。諷刺的是,同一個8月,中國河南久旱地區魯山縣正經歷63年來最嚴重的旱災。住在富裕地區的人民把信手拈來的水豪氣的倒掉,有否想過近在中國已有人對水求之不得,更遑論遠在非洲的部分人民連一滴潔淨的食水也沒有?
另外,市民又是否真正明白活動的意義呢?當冰桶挑戰成為熱潮,有市民只是盲目跟風,青少年甚至可能因為「從眾」地為挑戰而「淋冰」,忽略了活動的真正意義。青少年被朋友「點名」後,可能因害怕不接受挑戰會被朋友取笑膽小而無奈接受挑戰。一些青年則可能只為了看朋友「出醜」,才「提名」他們,完全違背了發起人希望以此方式鼓勵更多人關注和捐款予「漸凍人症」患者的意思。一些企業更可能把是次活動視作最佳免費宣傳機會,藉此表達企業良心及對社會的關注,從而提升公司的形象。這些立心不良或人云亦云者,無疑為是次活動光輝的一面蓋上了灰塵。
除此以外,活動亦帶來一些負面影響。首先,我認為是冷落了其他的社福團體。市民一窩蜂捐款給ALS相關組織,可能會把本來捐給其他社福機構的款項轉移至ALS的相關組織,或使市民只關注ALS而忽視了其他需要幫助的機構。其次,活動亦影響了公眾。一些市民曾在後樓梯、公園、馬路等公眾地方隨意進行冰桶挑戰,可能對公眾造成不便,當中以在馬路進行最為危險,不但對自身安全構成威脅,還會影響駕駛者的安全,隨時害人害己。
其實,市民除了參與冰桶挑戰和捐款外,還可以選擇探訪這些ALS患者,關心和慰問他們,以行動來「溫暖」他們,我們應繼續對他們關懷,不要「三分鐘熱度」。而政府亦應擬定相關措施來幫助他們,例如本港肌肉萎縮及嚴重殘疾人士的長期護理及財政支援嚴重不足,政府應重設關愛基金特別護理津貼,並落實相關措施改善以上問題,為「漸凍人症」患者提供更多支援和協助。
文﹕聖公會白約翰會督中學中六生 方璧鈺
■徵稿
歡迎同學就時事新聞、社會現象等發表意見,篇幅限600至1000字,請電郵至living@mingpao.com。來稿請附姓名、學校名、年級及郵寄地址,主旨註明「《通通識》學生投稿」,一經刊出可獲100元書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