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花費巨資升級的屯門望后石污水處理廠啟用僅約4個月,於8月25日發生嚴重故障,致未處理的糞水直接排出海岸11小時,總排出的污水足可注滿38個標準泳池,屯門及荃灣14個泳灘一度要封閉。環保署翌日到該14個泳灘抽取樣本化驗,結果顯示屯門6個泳灘的大腸桿菌含量,由每100毫升10粒至610粒不等,較最近4次採樣上升,但未有超過1600粒上限。 應變機制落後 未即時封灘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議員9月8日視察故障的污水處理廠,議員認為承建商除要負責維修成本,亦應有合適的懲罰。參與視察的多名立法會議員質疑,渠務署、環境保護署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在事件中溝通混亂,不明白康文署在渠務署緊急排放污水後,為何不立即通知泳客及封灘。渠務署就事件向公眾致歉,該署淨化海港計劃總工程師曾國良承認處理故障的方法不理想,有檢討空間。他認同署方要檢討溝通及協調安排,如一發生事故要即通知所有部門,而現行機制未有訂明渠務署通知康文署水質受影響後,多久時間內要封灘。 渠務署與承造及營運污水廠的外判承建商訂的合約設有罰款機制,若調查後發現責任在承建商,按機制追討涉及罰款將以百萬元計。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何秀蘭指出,委員會會了解署方與承建商簽訂的條款中,涉及承建商責任的細節。例如,如有泳客吞下受污染海水不適,承建商應否賠償予受事件影響的市民。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則關注承建商除了要負責維修成本,應否亦就泳灘關閉損害公眾利益罰款。 改善工程外判 或監察不足 望后石污水處理廠是渠務署首個由承建商「設計、建造、營運」的項目,立法會通過撥款後2010年開始改善工程,擴大污水處理廠的污水處理量及改善污水處理水平,總成本達19億2050萬元。渠務署認為暫時難以確定望后石故障與「設計、建造、營運」有關。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黃澤恩則認為這種項目模式的優點是承建商會設法提高建造及營運效率,省卻部分成本,缺點則是政府在建造過程參與程度較少,可能監察不足。 ——綜合《明報》報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