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有不少家庭性侵犯案,年幼事主拿出非一般勇氣向至親傾訴,卻不被信任,甚至遭威脅要忘記事件,徒添一層無形傷害。幼時遭親兄侵犯的苡心(化名),為了「家庭和諧」4個字啞忍20多年,即使生兒育女後仍未解心結。有學者批評,政府在政策及宣傳上觀念保守,以致社會對舉報性侵案的開放程度停滯不前,對受侵犯事主絕非好事。
高院近日審理的案件中,有三姐妹同遭親兄侵犯,卻不獲母親信任,以致侵犯持續達3年;亦有繼女遭繼父侵犯,親母曾目睹過程卻若無其事,對女兒造成另一重傷害。提供童年創傷輔導服務的明愛曉暉計劃社工何綺蓮表示,中心每年有30至40宗新個案,當中事主十居其九也曾遭二度傷害。
「有些事,你是不會忘記的」
現年30多歲的苡心,笑容溫婉,很難想像她心堶I負茼p斯重擔。「有些事,你是不會忘記的。」苡心10歲時遭同一屋簷下的胞兄非禮私處。她說,那個年代欠缺性教育,根本不知發生何事,但隨之而來是更多的傷害。比她大5年的胞兄,曾偷窺她洗澡,又把其雙腳綑綁虐打,苡心長大後才發現胞兄可能正模仿性虐待情節。
母親一向重男輕女,對性話題亦很避忌,苡心一直把事件放在心堙A直至18歲再次遭胞兄非禮,又發現好友有同樣經歷,才鼓起勇氣向母親傾訴,未料母親說事隔太久,無能為力,反提議苡心盡早組織家庭,忘記往事,其後更稱若苡心「搞大件事」,她會「跳樓死鼳\」。
苡心說從小父母爭吵不休,她嚮往和諧家庭,故一直啞忍,「但原來這件事從沒離開過我」。「這種傷害不是針刺一下那種,而是一種又長遠又大的創傷」,一直埋藏秘密,苡心至今仍不時發噩夢、磨牙,情緒起伏很大,對人信任亦很低,甚至對自己有一種虧欠感。
苡心說,母親當年曾說工作忙,退休後才處理事件。她信以為真,默默等到母親近年退休才舊事重提,卻發現那一直是藉口,「她(母親)選擇了逃避」。
拒見父母 不認胞兄
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導致苡心自去年起與父母斷絕來往,對外人,她也一直宣稱沒有胞兄。「你想想,由10歲到我現在30多歲,仍被這件事困擾」,「我踏出這一步受訪,也是想將這信息帶出,很多性侵案只是冰山一角,很多家庭為了面子、生活,R住案件就算,卻沒想過傷害可如此大」。
從小灌輸性知識 適當時應求助
苡心說很想用自身經歷,提醒現今父母及社會正視問題,積極保護孩子及從小灌輸性知識,「防人之心不可無,即使是親人,也不等於不可能」。社工何綺蓮亦提醒,一旦發現子女可能受到性侵,應信任及細心聆聽他們,並向專業人士求助,以免在子女傷口上灑鹽。
明愛曉暉計劃逢周五下午2時至晚上9時提供熱線服務,電話:2649 9900
明報記者 陳倢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