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省市大旱 74萬人飲水難
【明報專訊】一個個乾涸的魚塘,塘底出現大批死魚;以耐旱見稱的粟米一棵棵、大片大片地枯死……踏入6月份以來,內地華中、華北和西南地區包括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陝西、寧夏等13個省市區出現旱災,其中有「中國糧倉」之稱的河南省遇到了63年以來最嚴重的旱災,74萬人連飲水都有困難,大片農田也很可能失收。
「中國糧倉」災情63年來最嚴重
中新社引述民政部網站資料顯示,各省市區農作物受災面積6,228.6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12.7億元。數據顯示,河南全省平均雨量較多年同期平均值小了59%,是1951年以來最小年份,加之氣溫持續偏高、蒸發量大,造成這次旱災。河南省三分之一的小型水庫基本乾涸,主要河道徑流較常年小了七成至九成,半數以上中小河道基本斷流。
報道稱,原本應長到一人高的粟米,現在只能長到膝蓋的高度。部分村民說,農作物失收嚴重,甚至可能顆粒無收。有農民已經決定剷起收成無望的粟米,粉碎後撒回田中,寄望可被土壤吸收作未來的肥料。
在重災區,村民的飲用水也變得緊張。平頂山轄下的寶豐縣張八橋鎮苗李村,每兩天才有一次供水,每次也就供應兩三小時,村民連夜排長龍等接水。在河南周口鹿邑縣,水庫已經空了,村民沒水洗澡,只有一個破損的自來水管流淌着少許水;劉姓村婦為了省水,口渴時會在該水管用衣服吸水,再擰緊了送到嘴裏喝。沒有了用水的村民,只能各自想辦法解決用水問題,大多數人都要跑到十幾公里外的地方找親戚朋友取水救急。
水庫乾涸 村民從外取水應急
有河南省農業氣象中心負責人說,除了氣象原因外,農田水利設施落後也是原因之一。平頂山魯山縣馬樓鄉村民指,很多機井(利用動力機械驅動水泵提水的水井,通常更深)都抽不出水,部分甚至報廢。村民質疑,有人掘井時偷工減料,致使一部分機井坍塌等不能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