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社區新聞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阿倫中風後一年多內,由左邊手腳不能活動自如,至現在回復八成體力。
放大
 
香港復康會鄭德炎日間復康護理中心副經理黃鶴文指出,年輕中風人士學習能力及身體狀況較佳,可訂下較高的康復目標。
放大
 
中風影響肢體功能,大動作與微細動作的不便,都會影響日常生活功能,復康計劃會顧及患者以往生活所需,設計合適的訓練。
放大
 
阿敏只有三十八歲,中風後面對家人因經濟等問題造成的壓力。透過復康,她已不用靠輪椅走動,目前以四腳杖向訂下的復康目標進發。
放大
 

其他新聞
醫事專欄:《 開藥要學張藝謀 》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副刊
 中風年輕化

中風這回事,年輕如筆者總以為距離自己很遠很遠。殊不知,這個本港第四大殺手,經已靜悄悄的突襲壯年人,三十來歲也會隨時中招,要承受腦組織因中風受損而帶來的身體功能障礙。

這批年輕中風人士大多是家庭經濟支柱,卻因病失去自理以至工作能力時,適切的復康訓練便來得相當重要,目的是讓他們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中,能夠重嘗獨立生活以及返回職場拚搏的滋味。

突如其來的癱瘓

訪問那天,我們大夥兒由復康中心的大堂,走到物理治療室。年僅三十八歲的阿敏靠茈|腳杖,沿牆邊以短小步幅,向荍畯抻w緩前來。「中風初期的一、兩個月,我要以輪椅出入。參加復康計劃後,最大改變之一是我毋須再靠它。」阿敏說。

去年8月之前,她還是活動自如的一名公司夥計,一次開會期間動身取文件時,突然跌倒在地上,送院檢查發現她腦血管栓塞,就這樣造成半邊身癱瘓,不良於行之餘,還伴隨茪@大籮問題。除了自理能力,阿敏的社交生活亦受影響:「食飯我要用叉和匙慢慢食,說話能力亦好差,朋友要聽好多次才聽到我的說話。他們有車,經常想載我外出食飯,但我就是不想麻煩其他人。」

回想中風前,她要服藥治理高血壓,但仍會一連七日與好友吃火鍋喝啤酒,閒時也愛燒烤喝汽水,五呎六吋高的她,當時體重達160磅, 連自己也笑言當年是「肥妹仔」,不如現在般骨肉相稱。所以,對於一向愛與三五知己聚餐暢飲的阿敏來說,中風的確是一種「懲罰」。

中風的自責

不過,中風為阿敏帶來的最大傷害,卻與家庭有關。原來,勞碌大半生的六十多歲母親本打算今年退休,但以阿敏目前的情況,母親不但要推遲計劃,更擔心家庭經濟出問題。「原本家媔}支可以由我和哥哥支撐,現在我無法工作,媽媽難免有時不太體諒,會責問『點解你會中風謘H』、『點解你咁耐都未行得返?』。」說到這時,阿敏的淚水如泉湧出,彷彿釋放茼o內心的鬱結。

這也難怪,中風要突襲時,從不由得自己選擇,阿敏心堣w夠難受,家人卻未有全力支持,只認為她還年輕,要趁機會盡快康復過來,所以她半年前到復康中心接受訓練。透過一周三次針對性的物理及職業治療訓練,阿敏不但一步一步改善活動和說話能力,更成為她一個心理出口,由初時在中心自怨自艾哭成淚人,到現在認識了一班同路朋友,分享大家中風復康之苦與樂,並且鞭策對方達成復康目標。阿敏目前已回復五成半的活動能力。

危疾年輕化

中風是本港第四大殺手,2012年有超過3,000人因中風喪命,當中有一成半為六十五歲以下的非長者人士。即是說,每十名中風死亡人士,就有一名屬於年輕一族。

香港復康會鄭德炎日間復康護理中心副經理、註冊物理治療師黃鶴文指出,中心近年的確收到較多六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中風復康個案,由2010年及2011年只錄得單位數字,至2012年已有二十人,估計與引致中風的危機因素,如高血壓等同樣趨年輕化有關。

她續稱,中風分缺血性及出血性兩種,前者佔大多數,約有八成,由腦血管栓塞引致;後者則由腦血管爆裂出血造成。兩者均令腦組織不能得到充分的養料和氧氣,從而出現神經細胞壞死,並產生各種症狀。

訓練回復八成能力

年輕中風患者對復康的期望與需要,都會比年長患者為高。坐在阿敏旁邊的另一個年輕中風患者阿倫,甚為認同復康訓練的重要性。眼前的阿倫,說話與活動能力與他人並無兩樣,但由中風到恢復八成能力的復康之路,這一年多以來的經歷實在不易。

「我沒有高血壓、糖尿等中風危機風險,飲食習慣健康,閒時又會去打保齡,唯一是入睡時間較晚,大概凌晨兩、三時才進睡。就在去年初到日本旅行,滑雪時不小心撞倒了頭,起初也不以為意,之後就覺眼睏,甚至雙手不協調兼左手無力。」雖然阿倫先後在日本和本港醫院進行電腦掃描及磁力共振等造影檢查,卻沒有任何發現,醫生估計可能與他先天腦血管畸形有關。

病因未能完全掌握,但阿倫的病情卻因血管再度栓塞而惡化,左手失去活動能力,左腳亦無法用力。「你不能想像,一個中風病人生活上遇到的困難。初時,如廁、洗澡根本不能自己完成;舉起一隻手有如抬高十磅沙包,連帶穿上較為貼身的上衣也不行;現在我說話較快較急,亦因為我不夠氣。」

之後,他到復康中心接受訓練,每星期兩天,在家亦自行做復康運動,至今已有十個月。這些不但讓他逐步恢復自理能力,走動已幾近如你我他一樣,近月他亦能重拾攝影興趣及可自行穿上貼身衣。更重要的是,過去從事食品銷售工作的他,至今仍可與客戶聯絡,在職場保有位置。

復康目標更高

黃鶴文指出,中風後的復康訓練,需要患者重新學習另一種生活模式,如以往可自行處理的如廁及洗澡等個人護理動作,現改由他人代為完成;穿衣由雙手變單手等等,都牽涉到患者身、心的高度配合與付出。

中風人士的復康方案設計以至成效,往往取決於他們的身體狀況。年輕中風人士較少如長者般患有各類長期病患,如平時有運動習慣的話,在設計物理治療動作的強度,便能更具彈性。加上年輕人一般學習能力較強,黃鶴文引述醫學界的研究結果指,年輕中風患者的康復能力通常較高,訓練所需時間因而較短。

「年輕中風人士一般有兩大復康重點,包括如何能夠獨立生活及復工,盡快投入社區。長者中風患者大多只求回復活動能力去應付基本生活需要,但這些簡單目標往往不能滿足年輕的一纂A他們不少都希望可以再次獨自外出用膳、用刀叉吃肉扒,又或者能夠重拾中風前的興趣,如運動和旅行。」

復康的壓力

除了復康目標與動作設計上的分別,年輕中風患者要面對的壓力亦較為明顯。「他們的壓力往往來自家庭。由於他們大多是家庭經濟支柱,需要供養父母或養育孩子,所以一旦出事而無法工作,對整個家庭的衝擊比長者中風更大。如果兩夫妻各自上班搵食,但其中一人中風,本已減少了一份家庭收入,伴侶更有可能為照顧中風家人而要辭工,是雙重經濟損失。」

不過,如果單靠政府為年輕中風人士提供的復康支援,阿敏與阿倫的復康目標,可能未必及時達成。黃鶴文解釋,中風人士情況穩定後,通常會在公立醫院住院兩至三個月,期間每天會花一個時段進行復康治療,之後大部分人士會被安排到日間復康中心,繼續每周約兩日的療程,大概維持兩至三個月便結束。換句話說,即政府一般會為中風人士提供最多約半年的復康服務。

「年輕中風人士的黃金復康時期,不止半年這麼短。一般都需要三年,其中尤以首年療效最為明顯。所以,如果因缺乏資源,而沒有把握讓年輕中風患者恢復能力的機會,只會徒添中風家庭的負擔,影響家庭關係,更令年輕中風人士因要長時間接受家人照顧起居生活,而自信心受損。」

 
 
今日相關新聞
中風年輕化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