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中風昏迷了8年的以色列前總理沙龍昨日逝世,享年85歲,並將於周一舉行國葬。他初年從軍期間大力打擊巴勒斯坦人,任總理初期亦顯示強硬鷹派本色,有「推土機」稱號,但到從政後期態度明顯軟化,備受爭議。 總統讚對以國安全貢獻大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辦公室昨日宣布,沙龍在特拉維夫謝巴赫康復中心去世,家人陪伴在側。 2006年1月,沙龍因嚴重中風,陷入昏迷,在特拉維夫謝巴赫康復中心接受治療,靠呼吸機等輔助設備保命,到今年元旦日,沙龍病情急轉直下,包括腎臟在內的一些重要器官持續衰竭。 內塔尼亞胡發表聲明說:「整個以色列都在為沙龍的去世而垂首悲痛。」總統佩雷斯稱讚沙龍「是一名勇敢的士兵和無畏的政治家,為鞏固以色列安全做出了許多貢獻」。但巴勒斯坦法塔赫表示,沙龍是一名罪犯,包括參與暗殺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前主席阿拉法,對他生前未能被送到國際刑事法庭受審感到遺憾。激進組織哈馬斯則表示,沙龍之死是「歷史時刻」,象徵一個雙手沾滿巴人鮮血的罪犯消失。 哈馬斯:沾滿血罪犯消失 沙龍參與過以色列所有大型戰爭,包括1967年的六日戰爭和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在1982年擔任國防部長期間,還領導了入侵黎巴嫩的軍事行動。在那次行動中,親以色列的黎巴嫩基督教武裝分子在以色列控制的兩座貝魯特難民營屠殺了數百名巴勒斯坦人。以色列一個調查委員會1983年作出結論說,沙龍本人必須為允許這些屠殺事件發生而承擔責任。 儘管如此,沙龍仍然在18年後的2001年當選以色列總理,因多次推行強硬政策而成為爭議人物。他被視為「殖民定居點運動之父」,上任後積極主張實施興建猶太人定居點的計劃,並且提出修建引起廣泛爭議的西岸隔離牆。不過,到了後期,沙龍態度大幅軟化,到2005年,他下令以色列單方面從加沙地帶撤出以色列軍隊和定居者,並與巴人進行和談。 (綜合報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