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不少社區服務機構﹐都希望獲得政府及相關機構增加撥款﹐以便為市民提供更多服務﹐但很多時都會事與願違﹐對撥款有認識人士表示﹐政府審核撥款予社會服務機構﹐通常考慮多種因素。 屬於早成立的約克區天主教社區服務處﹐該會移民服務總監林永章說﹐約克區天主教社區服務處80年代成立﹐是約克區首間服務移民的社會服務機構﹐隨華裔移民結構轉變﹐現時服務中國移民亦不少。他指政府審核撥款予社會服務機構﹐考慮人口轉變、經濟環境與服務需求等方面因素﹔而申請機構必須符合有關規定才會獲批款項﹐過程並非容易。 他表示由於其機構在社區設立多年﹐其服務歷史、管理經驗與服務成效﹐也是政府考慮撥款的其中條件。即使社會服務機構成功獲得政府的資助﹐仍要謹慎理財。政府最顧忌的﹐是受資助撥款機構財政「混亂」﹐也是不少機構日後不獲得政府繼續撥款資助的主因。 此外﹐機構按申請的規定用於有關的服務上﹐例如服務人次、移民講座或有關活動等﹐每月都要寫報告交代情況﹐加上清楚收支帳目同樣重要。 林永章說﹐因應移民數目的轉變﹐早於10多年前調整服務﹐目前機構聘用9名華裔職員﹐即使是來自香港背景的﹐也是通曉國、粵雙語﹐以便能夠配合服務需求。 加拿大統計數字顯示﹐2012年來自中國大陸的永久居民數目超過3萬人﹐過去10年來一直居於首位﹐其次是菲律賓裔及南亞裔人士。 配合聯邦移民部政策﹐約克區天主教社區服務處與華諮處、COSTI Immigrant Services、Job Skills及Social Enterprise for Candada(SEC)﹐共同制定了新移民服務中心(Welcome Centre)的綜合服務模式﹐並且得到政府的資助﹐在約克區設立5間中心﹔旺市的中心首先於2007年啟用﹐其餘4間分別在萬錦北、萬錦南、烈治文山及新市﹐在2010年秋季先後投入服務。上述機構各專責管理一間﹐同時在5間中心提供資源﹐包括移民安居、語言訓練、就業資訊及學歷認證等﹐讓新移民在一個地方獲得多種服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