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提起曹操和楊脩,大家一定會想起「雞肋」來,久而久之,中文便有了句歇後語叫「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其實,同曹操和楊脩有關的「絕妙好辭」,除了此句,還有「黃絹幼婦,外孫{見圖A}臼」,也值得欣賞、細味。
《世說新語•捷悟》
魏武嘗過曹娥碑(1)下,楊脩(2)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見圖A}臼」八字(3)。魏武謂脩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4)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脩別記所知。脩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見圖A}(5)臼,受辛也,於字為辭(6)。所謂『絕妙好辭』也。」魏武亦記之,與脩同,乃歎曰:「我才不及卿,乃覺(7)三十里。」
語譯填充:
魏武帝曹操曾在曹娥碑前a______,楊脩b______,看見碑的背面題寫了「黃絹幼婦,外孫 臼」八個字。曹操對楊脩說:「懂嗎?」回答說:「懂。」曹操說:「你先不要說,等我想一想。」行了三十里後,曹操才說:「我已c______。」叫楊脩d______寫下自己的見解。楊脩說:「黃絹,是有顏色的絲,就字來說,是絕字。幼婦,是少女,就字來說,是妙字。外孫,是女兒的兒子,就字來說,是好字。{見圖A}臼,是盛辛辣食物的器皿,就字來說,是辭字。組合起來是說『絕妙好辭』。」曹操也寫下了這八個字的意思,正好與楊脩的相同,於是e______地說:「我的才華不及你,竟然相差了三十里。」
註釋
(1)曹娥碑:曹娥的墓碑,原碑已不存。碑文記述,東漢順帝漢安二年,曹娥的父親曹盱在江邊迎接伍君(即伍子胥)神時,被浪濤捲走,曹娥於是潛入水中尋找父親屍首,最後也溺斃。
(2)楊脩,字德祖,東漢獻帝建安年間,任曹操的主簿(掌管文書印鑒)。注意:楊脩的名字,《三國志》、《後漢書》等史書中皆作「脩」,《三國演義》則改用「修」,後世亦多作「修」。
(3)傳說這八個字出自東漢書法、辭賦名家蔡邕之手。
(4)卿:古代君對臣、長輩對晚輩、丈夫對妻子的稱謂,和「你」或「您」相當。
(5):同虀,切成碎末的薑、蒜、b、椒等,用來調味,〔粵〕音擠。
(6)受辛:即「{見圖B}」字 ,同「辭」。
(7)覺:通「較」,相差,〔粵〕音較。
【學習要點﹕「乃」的用法】
在《世說新語》中,「乃」主要作副詞,有多個意思,如:
1. 於是:魏武亦記之,與脩同,乃歎曰。
2. 才: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
3. 竟然: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4. 原來(是):訪之,乃是逸少(王羲之),因嫁女與焉。(《世說新語•雅量》)
【知多點﹕楊脩明察隱微 招殺身之禍】
楊脩博學多才,思維敏捷,擅於明察隱微。除了本篇,《世說新語•捷悟》還記載了兩則故事,可資證明。一則故事說,曹操建造相國府大門,巡察施工時,叫人在門上寫了個「活」字,楊脩一看便意會其意,立即命人把門拆掉,說:「門中『活』,『闊』字。王正嫌門大也。」
另一則故事說,有人送了一杯乳酪給曹操,曹操吃了一點,然後在蓋子上寫了個「合」字給眾人看。楊脩一看,把「合」字拆解為「人一口」,說:「公(指曹操)教人噉(即「啖」,吃)一口也,復何疑?」楊脩因多次猜中曹操的心意,為曹操所忌恨,終於招致殺身之禍。
不直說本意 古稱「隱語」
另外,像本篇「黃絹幼婦,外孫{見圖A}臼」這樣不直說本意的語句,古人稱為隱語,而以隱語的方式寫成的詩作就稱為隱語詩。《楓窗小牘》卷上記載了一首隱語詩,是王安石任宰相時,有人在相國寺的牆壁上題寫的:「終歲荒蕪湖浦焦,貧女戴笠落柘條。阿儂去家京洛遙,驚心寇盜來攻剽。」然則,此詩的意旨,諸位「解不」?
【實戰篇】
請判斷以下的陳述。
1. 在拆解隱語方面,楊脩比曹操聰明。
□ 正確 □ 錯誤 □ 無從判斷
2. 楊脩聽到曹操的讚歎,便沾沾自喜起來。
□ 正確 □ 錯誤 □ 無從判斷
文: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講師 羅奇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