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大專學生參與社會、政治運動歷史悠久,1980年代學運開始關注民主政制發展,今日,大專生的身影也見於「佔領中環」爭取普選運動。「佔中」是公民抗命,涉及法律問題,社會各界如何看待已成年的大專生參加?
大專商討日 八成出席學生支持
2013年10月13日,港大、中大、科大、城大、理大、浸大和嶺大七大院校同步舉行「大專學界商討日」,共724名大學生參與討論普選問題,不少是內地生。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表示,82%與會大學生贊成以公民抗命方式爭普選,支持公民提名的有77%。學聯秘書長陳樹暉表示,商討日是學聯對特首普選立場及日後學界運動原則。
學聯副秘書長楊政賢說,商討日並非要求校方表態支持,「這是由下而上的,700多位同學踴躍發表意見,反映校園的包容、有多元聲音。佔中是有需要討論的」。對於有同學提出分階段進行抗命行動,學聯認為佔中是個人參與,同學可自由選擇參與程度及方式。
■各界回應
戴耀廷:學生要諗清楚
「佔中」發起人之一戴耀廷認為,學界在政制發展有一定角色,喜見學界參與,在政制關鍵時刻留下足[,一同塑造政改方案。他提醒學生,參與公民抗命前,必須「諗清諗楚」,不要人云亦云,因這個決定牽涉到道德的要求。他指現階段毋須表態會否參與佔中,但鼓勵大專生參與商討過程。
教院張仁良:不推動 不阻止
針對學生應否參與佔中,香港教育學院校長張仁良表示會採取「不推動、不阻止」的原則,但期望同學能夠和平、理性、多角度思考。
中大沈祖堯:學生夠成熟自決
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相信大學生已足夠成熟去決定是否參與佔中,他希望學生無論是否參與佔中,也要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表達意見,但他不想公開表達個人對佔中的立場,希望給予學校空間討論。
嶺大鄭國漢:不希望學生犯法
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認為,學生應在法律容許下表達意見,不希望他們採取犯法及暴力的手段。被問到若有嶺大學生參與「佔中」被捕,校方會否提供協助,他說﹕「等情G出現了,了解過後再作決定。」
學生輔導主任:小心判斷後果
理工大學學生輔導網絡主任崔日雄認為年輕人應小心判斷參與佔中的後果,社會也應該加強討論,不論是什麼原因導致留有案底,都會對年輕人有影響,「即使是因公民抗命,但也不知僱主會怎樣看」。
◆教育目標之一:對社會負責
政府1993年9月發表《香港學校教育目標》,概括說明學校教育要達到的目標,教育理想是培養年輕人以下各方面﹕
•德、智、體、群、美的全面發展;
•中英兼擅,能講流利的粵語、普通話和英語;
•具備自學能力和求知好問的態度;
•肩負起對家庭、社會、國家和世界的責任;
•放眼世界;
•既可以吸收現代科技及思想,又重視中國傳統;
•具備堅強意志、勤奮進取的精神和應變能力;
•追求個人利益的同時亦尊重法治。
◆青年參與社運 逾三成市民態度負面
突破機構2009年進行「市民對青少年參與社會行動的觀感研究」,其中對於青少年參與社會行動,約36%受訪者單持負面態度,近21%受訪者認為青少年「容易被煽動」,16%認為他們「對社會議題的看法不成熟」。而單持正面態度者逾46%,約14%受訪者認同年輕人「藉行動令社會尊重他們的聲音」,認同青少年「對社會議題有創新看法」和「願意為社會付出更多」的均約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