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衣物用化學染料,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有毒污水,危害環境及健康。職業訓練局轄下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學院(THEi)副教授林綺妮,受四川民間智慧及法國植物學家啟發,研究以20多種植物及中藥製作天然染料,並將建立「使用指南」免費讓公眾及設計師查閱,希望把環保時裝概念引入香港。
以常見植物中藥染衫
林曾隨考察團到四川了解當地人如何用植物馬藍製作天然染料,其後她邀請當地人來港辦工作坊,教導THEi學生如何製作染料及上色。之後林在THEi校園舉行紡織藝術展覽,其間認識一名種植染料植物的法國植物學家,這些經歷都推動她研究天然染料,利用香港常見植物及中藥,透過調校溫度及浸染時間,染製出不同顏色。
林與時裝設計學生已研究了十多種中藥及植物,包括在常溫及酸性下可染成鮮粉紅色、但在100℃下會變成鮮黃色的中藥紅花;還有可染製橙紅及磚紅色的茜根草、可染黃色的薑黃,及製成牛仔褲藍色染料的馬藍等。林希望在明年8月前建立天然衣物染料資料庫,詳細說明製作不同顏色染料所需的植物、溫度、時間及酸鹼度供業界查閱,現已有針織廠提供布料供他們測試及提供意見。
林說,天然染料易脫色,如用紅花染色的衣服遇熱或晾曬會脫色,但可利用設計彌補不足,如把容易脫色的染料應用在起皺絲巾等不需熨平的衣服等,亦可在有關衣物的標籤上附註保養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