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病年輕化
高脂食品和缺乏運動為主因 注意飲食大大減低患癌風險

[2012-12-12]

香港近年的男性癌症──前列腺癌個案正不斷上升,四十多歲的年輕患者更有增加趨勢,但大眾對前列腺癌的認知及重視程度,遠遠不及女性頭號癌症敵人──乳癌;更甚者,對於前列腺的正確位置、該如何檢測前列腺癌風險等基本認識,男士們你認識有幾多?
撰文:郭慧嫻
攝影:周耀恩、徐子豪
部分圖片: Getty images

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統的一部分,位於膀胱出口,直腸前方咽。輸精管及尿道貫穿前列腺,故前列腺組織增生肥大時,會壓迫尿道影響排尿。正常的前列腺外形像似合桃,體積約二十立方厘米左右。

患癌人數近年倍增

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前列腺癌每年的新增病例由2000年683宗倍增至2009年1,484宗,男性常見癌症的排名由第七位急升至第三位,死亡人數亦由2000年187宗升至2009年306宗;男性癌症殺手排名亦由第九位升至第五位,反映前列腺癌正逐漸威脅香港男士健康。

不過,今年香港中文大學男士健康關注中心一項本地調查發現,受訪的319名男士中有超過三分二對前列腺癌的檢查、診斷及治療方法欠缺認識,近七成受訪者更對前列腺特異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簡稱PSA)指數表示不清楚,反映香港男士對前列腺護理認識不足。

PSA 異常或是患癌警示

香港中文大學外科學系教授、泌尿專科醫生吳志輝表示,PSA是前列腺製造的酵素,可分解精液中的蛋白質,使精液液化,促成精子移動並協助精子與卵子結合。「每個男士都會製造PSA,一般只會留在前列腺內,但當PSA分泌增多,便會進入血液,所以驗血檢測PSA水平可反映
前列腺有否異常,但PSA值上升不一定是患上前列腺癌。」他說,前列腺出現不同種類的異常,例如患有前列腺肥大症、前列腺發炎及前列腺癌症,或是接受尿道手術,都可導致血液中的PSA呈現高數值。吳志輝稱,目前醫學界沒有劃一的PSA正常水平標準,但一般認為PSA水平愈高或迅速增加,患癌風險便愈高。由於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前列腺癌發病率較高,因此在美國PSA值高於2.5μg/l便需要跟進檢查,但香港發病率相對較低,故有公立醫院於病人PSA值高於4μg/l才作跟進。

根據威爾斯親王醫院資料,如PSA值少於4μg/l,患前列腺癌機會較低;PSA值在4至10μg/l之間,約有十分一機會患癌;而PSA值超過20μg/l,則有一半機會患癌。

癌腫生長慢仍有擴散風險

吳志輝表示,由於其他因素可以影響血液中的PSA水平,如果PSA值高,便需接受跟進檢查,包括肛門指檢及直腸超聲波掃描等。由於前列腺癌大多在前列腺的周邊邊緣位置產生,加上前列腺後方是直腸,因此醫生可將戴上手套的手指探進病人的直腸中,從而觸及前列腺,判斷貼近直腸的前列腺有否硬塊。如有懷疑,醫生可進行手術抽取前列腺組織樣本進行活組織檢驗,確定有否癌變。

此外,部分人會誤以為前列腺癌屬發展較緩慢的癌症,患者一定不會死於此症。其實前列腺癌分為四期,第一及二期屬早期,擴散速度慢,年長患者一般需八至十年才會惡化至晚期,甚或死亡。不過,晚期患者的癌細胞或會轉移至其他器官,例如淋巴腺或骨骼,引致併發症。

早期徵兆 小便不暢尿頻

吳志輝續稱,前列腺癌與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發病年齡及病徵相似,不少癌症患者起初以為年老出現排尿困難而求診,或未意識到可能患癌。他說早期的前列腺癌可以毫無病徵,很多病人都是因為良性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小便症狀而求診時,經醫生檢查或驗血,在偶然的情況下診斷出罹患早期癌症。否則可能待至癌腫長大後,病人才會因可能由癌症引起的小便緩慢或不暢順等病徵而求診。前列腺癌一般到晚期才會出現明顯病徵如排尿困難,若癌細胞擴散至盤骨等骨骼,可引致嚴重骨痛。

那麼,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會增加癌變風險嗎?其實良性前列腺增生與前列腺癌是兩種不同的疾病,良性前列腺增生不會增加患癌風險。換言之,男性可以同時患上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症。

治療副作用可致失禁

確診患癌後,是否不一定要接受治療?吳志輝說,由於前列腺癌生長非常緩慢,由早期發展至晚期約需八至十年,加上手術存有風險及副作用,故此,預期壽命少於十年的早期患者,未必要即時接受任何治療,但需定期檢查以確定癌細胞有否擴散。

因應癌腫的大小及擴散等情況,醫生會為不同病人制定個別的治療方案。早期病人可考慮接受外科手術切除前列腺或接受放射治療(俗稱電療)殺滅癌細胞,但手術可能會造成小便失禁及影響性功能如陰莖無法勃起;而現時一般進行微創手術,病人可於三至四日後出院。

至於晚期病人,他們可接受荷爾蒙治療(或稱激素治療)或化療。由於前列腺癌的生長與男性荷爾蒙睾丸素有關,故降低睾丸素水平有助減慢及控制癌腫生長,但有影響性慾、頭痛等副作用風險。

患者趨年輕化 非長者獨有

不少人認為前列腺癌是老人病,事實上香港患者正逐漸年輕化。據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09年數字,患者年齡中位數為七十三歲,可是,四十五至六十四歲患者佔總體個案的比率,由2000年近11%升至2009年近19%。吳志輝說,他遇過最年輕的前列腺癌病人,確診時僅為四十一歲,屬早期患者,可接受手術治療根治癌症。

有別於肺癌或其他癌症,前列腺癌的成因至今依然未明,但下列因素可能增加患上前列腺癌風險:

年齡:以年長男性居多,較少五十歲以下的年輕患者。
種族:黑人及白人發病率較高。

遺傳:一名家庭成員患有前列腺癌可增加風險50%、兩名成員的風險高達五倍。

飲食:高脂肪飲食習慣。

吳志輝認為,除了更多人主動接受檢查而發現病情外,人口老化及高脂飲食,例如快餐等肥膩及高卡路里食物、多肉少菜及缺乏運動等,都可能是導致香港發病率不斷上升的原因。他提醒,注意飲食是可以控制、減低患癌風險的因素之一,建議五十歲以上男士應定期接受前列腺檢查,如有其他高危因素如家族病史等,可提早至四十歲起接受檢查。

--------------------------------------------------

患者:不要輕看發展慢

今年六十六歲的彭先生患糖尿病十多年並一直有尿頻問題,於前年因尿頻至全日每小時都要上一次廁所, 忍無可忍下終於求醫, 接受檢查後發現PSA值高達14μg/l, 抽取活組織化驗後確實患二期前列腺癌。他接受前列腺切除手術後PSA值一度回落,但癌細胞有擴散迹象,至今年中PSA值回升並確診癌細胞擴散至盤骨,需要接受荷爾蒙治療。

「早發現早治療始終比較好,我六十三歲才發現患癌,如果早三年,六十歲便發現病情及接受手術,位於邊緣的癌細胞可能未走出去。」彭先生稱患癌前未曾聽聞前列腺癌,確診後主動參加多個前列腺癌講座,又參與癌症基金會的工作坊和患者及康復者小組,才逐漸認識此病;藉着與其他患者分享病情及互相支持,方能紓解患病壓力和情緒。他提醒其他男士,不要以為前列腺發展緩慢便掉以輕心及疏忽病情,強調有病徵便要及早求醫。

香港癌症基金會發言人稱,傳統中國男士即使患病深受打擊也未必敢宣之於口,為增加患者對疾病認知及緩解情緒,基金會提供了個別諮詢及輔導服務,也設有患者交流平台及工作坊,讓患者與同路人透過分享,了解病情及獲得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