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肉防治冠心病 食素減少膽固醇

[2012-07-03]

很多人不惜買各種昂貴的營養品保健品增加免疫力,但事實上選對護心飲食才是最重要的,畢竟心腦血管是多數人都會得的病。美國《健康》雜誌最新載文稱,飲食上只要掌握幾個技巧,就能減少或延緩很多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很多人不惜買各種昂貴的營養品保健品增加免疫力,但事實上選對護心飲食才是最重要的,畢竟心腦血管是多數人都會得的病。美國《健康》雜誌最新載文稱,飲食上只要掌握幾個技巧,就能減少或延緩很多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1.減少肉食。美國莫瑞州立大學營養學教授和註冊營養師傑佛瑞·弗萊姆博士表示,心臟病飲食最關鍵的一點是減少肉食攝入量。動物食品與飽和脂肪總是相伴而行。心臟病患者應儘量少吃肉類(特別是肥肉)食品及動物內臟等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脂肪攝入過多容易導致肥胖症、高血脂和動脈硬化。而膽固醇攝入過多會增加冠心病、脂肪肝和高血脂等疾病。建議:少吃肥肉、奶油、黃油等高脂食物,少吃動物肝臟、腦和魚子等高膽固醇食物;多吃豆類食品,黃豆中富含的卵磷脂和無機鹽有助於防治冠心病。

2.限制有害脂肪。美國克利夫蘭診所心臟病預防與康復專案負責人梅麗莎·奧爾森博士表示,心臟病患者在購買食物前應認真閱讀食品標籤。如果一份食物飽和脂肪超過2克,那麼就會有害心臟健康。另外,應避免每100可熱量中反式脂肪超過1克的食物。很多包裝零食都不達標,其中包括烘焙零食、曲奇餅乾和薯片等。

3.多吃素食。心臟病患者的一大共性是,很多人多年來飽和脂肪攝入過多,而蔬菜水果攝入不足。新鮮果蔬及豆類富含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抗氧化劑和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高血壓,保護心血管。膳食纖維有助於減少體內膽固醇生成,降低冠心病危險。富含纖維素的素食很多,比如,芹菜、韭菜、梅乾菜、竹筍、黃豆、燕麥等等。研究發現,每天攝入26克纖維素可降低女性心臟病危險,同時心肌梗塞的危險也相對降低。

4.保持健康體重。一項涉及近3000名男性的研究發現,身體品質指數(BMI)在25-29之間(體重超標)的男性,三年內罹患心臟病危險比BMI在23以下的男性高出72%。肥胖男性心臟病危險更大,BMI大於33的男性,心臟病危險增加244%。因此,控制飲食,積極鍛煉,適當減肥,保持健康體重,有利於降低心臟病危險。

5.用其他蛋白質替代紅肉。奧爾森博士表示,紅肉中飽和脂肪含量尤其高。為了減少飽和脂肪攝入量,應少吃牛排等紅肉,或者以雞肉或魚肉取代紅肉,從長計議更有助於保護心臟。

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病友,除了生活中養成好習慣外,還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規律用藥。冠心病屬祖國醫學「胸痹」範疇。其病機為本虛標實,本虛為氣虛,標實為氣滯血病。步長參芍膠囊具有活血化淤、益氣止痛的功效,能增加冠脈血流量,緩解心絞痛,用來治療冠心病胸悶憋氣,心前區疼痛、心悸等。參芍膠囊是由人參莖葉皂甙、白芍組成中藥製劑,具有活血化瘀、益氣止痛的功效。不穩定型心絞痛介於穩定型心絞痛與急性心肌梗死之間,其病理基礎是在原有粥樣硬化病變的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內膜下出血、斑塊破裂、破損處血小板與纖維蛋白凝集成血栓、冠狀動脈痙攣等,引起冠狀動脈不完全阻塞或在狹窄基礎上進一步阻塞所致。因此,穩定斑塊、減輕炎症反應,改善內皮功能是重要的治療手段。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參芍膠囊中所含的人參皂苷能降低血紅蛋白對氧的親和力,增加組織對氧的攝取;能消除自由基,有抗氧化、穩定溶酶體,保護心肌的作用。白芍有鎮靜、降溫作用,能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

參芍片系天然純中藥成分,採用現代先進技術加工製成的口服劑,克服了傳統中藥的「大複方」、「粗製作」等缺點,這也是該藥能打進國際市場的技術基礎。參芍片藥味簡單、藥性平和、組方合理、使用安全、療效顯著,是當前防治心血管疾病一種有效的新的中成藥,不僅近期療效好,長期服用也能收到較好療效。

--------------------------------------------------

兒童發育
敏感期易被忽視

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池霞副主任醫師表示,新生命呱呱墜地以後,就在不斷地由小變大,由什麼也不懂變得能說會做。這個「變」的過程,醫學上稱為發育。當然,每個階段「變」的速度並不一樣,有時較快,有時很慢,「變」得較快的那一個年齡段就叫做發育敏感期。在發育敏感期內,適宜的促進措施會使其「變」得更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旦錯過這個良機,即使施行同樣的措施,效果也會大打折扣,甚至釀成終生的遺憾。下列是孩子發育中最易被忽視的發育敏感期,希望家長多加關注。

一、秩序敏感期(2~4歲)

孩子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説明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幼兒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沒能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孩子便沒有一個基礎以建立起對各種關係的知覺。當孩子從環境裡逐步建立起內在秩序時,智慧也因而逐步建構。

二、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4歲)

忙碌的大人常會忽略周圍環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卻常能捕捉到個中的奧秘。因此,如果孩子對泥土裡的小昆蟲或衣服上的細小圖案產生興趣,正是培養孩子具有巨細無遺、觀察入微習性的好時機。

三、社會規範敏感期(2.5~6歲)

兩歲半的孩子逐漸脫離以自我為中心,而對結交朋友、群體活動有興趣。這時,父母應與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範,日常禮儀,使其日後能遵守社會規範,擁有自律的生活。

四、書寫敏感期(3.5~4.5歲)、閱讀敏感期(4.5~5.5歲)

孩子的書寫能力與閱讀能力雖然較遲,但如果孩子在語言、感官、肢體動作等敏感期內,得到了充分的學習,其書寫、閱讀能力就會自然產生。此時,父母可多選擇讀物,佈置一個充滿書香的居家環境,即能使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

心臟病老人
夏季不宜晨練

資料顯示,在35℃以上的高溫天氣,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呈明顯上升趨勢,中風、冠心病患者的住院率明顯上升。很多老年人由於夏季天亮早,願意早起晨練,但據調查,70%~80%心腦血管疾病發生于6~10時,這段時間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多發時間。因此應儘量避開這段時間鍛煉,改為黃昏時間。

專家分析,夏季人體新陳代謝加快,能量的消耗比較大,對氧氣和養分的需求量也明顯增加。氣溫較高時,空氣濕度較大,含氧量降低,這就對人體耐受力提出很大挑戰。此外人體為加強散熱使血液集于體表,心腦血液供應減少,加重缺血缺氧反應。氣壓偏低時,人體大量排汗,體內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血液迴圈受阻,易誘發中風、冠心病、心梗等心腦血管疾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