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過敏性疾病高發 應避食「發物」

[2017-03-27]

春暖花開,萬物復蘇,陽氣上升。上海曙光醫院東院傳統中醫科孫玄厹副主任醫師提醒,春季是一些過敏性疾病、風濕免疫性疾病高發的季節,如果有蕁麻疹、濕疹、過敏性哮喘、風濕免疫病等慢性疾病,飲食要避開「發物」。

傳統醫學一直有「忌食發物」一說,是指原本有慢性疾病的人,體內存有「伏邪」,如果春天裡飲食不當,吃了一些所謂的「發物」,則可能誘發原有的慢性病,導致疾病反復或加重。

這些「發物」包括春筍、香椿、香菜、魚蝦、牛羊肉等。春天是春筍嘗鮮的好時節,春筍特別肥大鮮嫩,被譽為春天的「菜王」。春筍不僅是佳蔬還是良藥,中醫臨床研究發現,春筍味甘性寒,具有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等功效。春筍筍體肥厚,美味爽口,營養豐富,可葷可素。做法不同,風味也各異,炒、燉、煮、煨皆成佳餚。

但是,孫醫生也指出,春筍味甘性寒,屬於發物。發物是指富於營養或有刺激性,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尤其是舊病復發)或加重已發疾病的食物。筍中含有難溶性草酸,食用過多易誘發哮喘、老慢支、過敏性鼻炎、皮炎等。

春季本來就容易過敏,對於容易產生攝入性過敏的人來說,食用春筍還易引起蕁麻疹。因此,吃春筍的時候一定要控制量,不要因為春筍味道鮮美就天天吃,一頓也不要吃太多,五六片就好。

春筍富含粗纖維,可以幫助消化,便秘的人群可以吃一些。但由於它的纖維比芹菜等其他蔬菜要硬,吃多了,胃腸道受到刺激後,會出現不適感,當腸胃運動異常時,則會出現胃痛、胃脹,甚至胃出血等症狀。吃春筍吃出毛病的,大多是因為一次吃得太多。因此吃春筍的時候,要細嚼慢嚥。

「有些胃部不適的患者來就診,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吃多了醃篤鮮中的春筍。有胃部疾病的患者能喝湯,但是不能吃筍片。而對於竹筍過敏的人群來說,醃篤鮮的湯都不能喝。」孫醫生說。

此外,吃春筍時儘量不要吃生冷的食物,如霜淇淋、冰啤酒、生海鮮。否則,腸道會受到雙重刺激,造成胃腸功能紊亂,誘發胃腸不適。烹製春筍前最好能在沸水裡先焯一下,以軟化粗纖維,幫助消化。

除了春筍之外,還有一些時令蔬菜需要注意。比方說蠶豆也不宜多食,以防脹肚傷脾胃。蠶豆和大多數豆類一樣,也含有某些不能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在腸道下部產氣菌作用下產生氣體,有些人吃多了甚至會腹瀉。

春天裡人體陽氣上升,魚蝦性屬虛寒,有慢性疾病的人吃了魚蝦後可能損害體內陽氣,導致疾病復發,誘發過敏、哮喘、癲癇、精神疾病等。

牛羊肉性溫熱,屬於熱性食物,春天吃牛羊肉正好助長人體內的陽氣;但如果體內原本存有「伏邪」,本就肝火旺盛,吃多了牛羊肉則可能上火。

香椿則是古書中早有記載的「發物」,曾患蕁麻疹、濕疹等疾病的人,食用香椿容易使舊病復發。「事實上,食物講究均衡,某一種食物吃得太多都會不利健康。」孫玄厹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