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遜的傲慢

[2016-12-20]

自十七、八世紀,歐洲醫學界已累積一定的地位和影響力,各大醫學院以主流學術為依歸,訂立出確認醫生資格的制度和規範,至於制度以外的,都會被業界(粗暴地)貶稱為 charlatan、quacksalver,意思等同江湖郎中、騙子。

墟市上,身穿虎皮的大漢拿着三叉大耙揮舞了一輪,便向圍觀者拱手曰:「小弟初到貴境,盤川用盡,隨身只有幾劑祖傳膏藥,專治戚痺痠痛,如蒙解囊,實不勝感激。」另一邊廂,有頭戴儒冠、身披道服的,手杖掛個大葫蘆,飄然過市,每遇傷患沉痾者,定從懷裏掏出神丹數顆:「研碎之,溫酒送下,日進二服,不出十天,病可除矣。」這類《民間傳奇》的江湖郎中,也見於西方古代。自十七、八世紀,歐洲醫學界已累積一定的地位和影響力,各大醫學院以主流學術為依歸,訂立出確認醫生資格的制度和規範,至於制度以外的,都會被業界(粗暴地)貶稱為 charlatan、quacksalver,意思等同江湖郎中、騙子。

然而,當年醫學仍是一片混沌,玄門正宗與江湖郎中的分野,只在於前者的制度化和系統化,學院亦規定成員必須有清高的操守,江湖郎中不學無術,卻把自己 hard sell 得神醫一樣,相反,正統醫生會視任何形式的宣傳為恥,因為冇料之人才需要自我吹噓,所謂有麝自然香,唔使當風抰,我有的是真才實學(這點容後再表),當然不屑效法江湖郎中宣之於口,在人前更要表現得謙謙君子,觀眾眼睛是雪亮的,大家 appreciate 是我的資歷,會肆無忌憚自我宣傳,都是混飯吃的─從某個角度,醫生表面的謙遜,實質是在演繹內心那份傲慢。故事發展下去,這理念結果演化出日後監管醫生及醫療廣告的守則。

今天,假如不幸患病,找醫生處理是正路的選擇,因為江湖郎中治病能力實際等於零,然而,在數百年前當醫療還未成型,就算自命正統的醫生,他們能力也同樣是零,所謂專業資格,說穿了不過是為了保障小圈子利益,及打着反宣傳旗號的宣傳伎倆而已。

後記:到了廿一世紀,醫學的威力已不可同日而語,但時移世易,人心的取向卻不再是從前刻意的低調,不配合某程度的宣示(那當然要在規範之內),縱有真才實學也難以發圍,更隨時不敵虎皮膏藥或葫蘆神丹,這個悖象是值得反思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