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地」以至「堅離地人」的定義,相信毋須筆者多作解釋,別以為那是近代潮語,堅離地人這概念,首見於三百年前的文學經典《格列佛遊記》。
繼小人國和巨人國歷險後,格列佛漂流到東方的城邦巴尼巴比(Balnibarbi),該地統治者長期居於一座在半空漂浮名叫拉普塔的堡壘(Laputa;後來被宮崎駿改編成《天空之城》),他們不少從未踏足地面,是名副其實的堅離地人,但都自我感覺良好,只懂陶醉於假大空的理論,管治與實踐能力卻是一塌糊塗、掂乜死乜,每有政策出台,也必定為地面百姓帶來災難及引發管治危機,最終要以鐵腕鎮壓收拾殘局。
病房運作向來是最「貼地」的,公立醫院長期欠缺人手和病牀,不過,資源貧乏總有資源貧乏的行事方式,前線醫護憑着拉上補下及走位變通來解決問題,久而久之,雖然不甚亮麗,但總算能提供持之以恆的服務。
戰地般的病房,看在那些略有潔癖的管理官僚眼裏當然不是味兒,就如拉普塔也會覺得巴尼巴比的本土作法礙眼,假若前者硬要蹚這灘渾水,下達一大堆堅離地的指引、規程,還有什麼指標、認證、質量管理,結果只會打亂一向行之有效的運作模式,本想「活化」,最終變了僵化,令已經疲於奔命的大家更加疲於奔命。所以還請高抬貴手,放過我們吧。
香港亦有個十分勵志的都市傳說。據講專科醫生加入私人市場,便有機會升空成為「月球人」甚至「星球人」,故此,公院醫生累積一定資歷後,外闖才是最現實和最不離地的做法。可是,在筆者一眾同僚中,竟不乏共事了十多廿年但仍拒絕升空的朋儔,寧願留守市民眼中聲名狼藉的公立醫院,做個豆豆泥泥、吃力不討好的政府醫生。你說他們食古不化也好,不夠guts也好,然而,在香港的功利社會,有着這班堅離地人,也未嘗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