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女士一次給5歲的女兒洗澡時,發現女兒的乳房開始發育了,這讓劉女士很擔心孩子是不是性早熟。於是就帶着孩子到鄭州人民醫院兒科就診。通過檢查,原來是虛驚一場,孩子的「性早熟」是假象,經過了解,劉女士平時喜歡給女兒吃油炸的薯片、經常喝飲料。回去之後劉女士就控制了孩子的這些食品,經過兩個多月的調理,孩子突起的乳房恢復正常了。
劉女士一次給5歲的女兒洗澡時,發現女兒的乳房開始發育了,這讓劉女士很擔心孩子是不是性早熟。於是就帶着孩子到鄭州人民醫院兒科就診。通過檢查,原來是虛驚一場,孩子的「性早熟」是假象,經過了解,劉女士平時喜歡給女兒吃油炸的薯片、經常喝飲料。回去之後劉女士就控制了孩子的這些食品,經過兩個多月的調理,孩子突起的乳房恢復正常了。
「性早熟有真性的和假性的,真性性早熟是中樞性的,是孩子自身因素所致;假性性早熟是外源性的,主要是外界的環境、食物等影響所致。」鄭州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醫師劉金權說,醫學上的性早熟是指沒到發育年齡就出現生長加速和性發育。一般情況下,外因多於自身因素,女孩比男孩多,因女孩容易被發現,男孩不易被發現。
早發育不等於性早熟
為人父母都盼着孩子快長大,但是,如果孩子長得太快、提早發育,又有些惴惴不安。孩子生長發育加快和提前,是國際性趨勢。美國兒童專家通過研究發現,現在10歲孩子的體徵和行為方式已經相當於過去15歲的少年。也就是說,美國孩子整整早熟了5歲。中國兒童的發育年齡的確也有逐漸提前的趨勢,大約提前了1年,即女孩從11歲提前到了10歲,男孩則從12歲提前到11歲。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兒童青春期發育提前,是生理性的,是正常的,中國家長沒有必要恐慌。但有一種現象則需要警惕,即性早熟,它是一種病態,需要到醫院進行檢查。
「早發育是正常現象,而性早熟是不正常的。」劉金權說,性早熟有三大特徵:1.出現第二性徵,男孩在9周歲前出現聲音變得低沉、睪丸增大、出現 陰毛、長鬍鬚等明顯的第二性徵;女孩8周歲前乳房開始發育,10周歲前出現月經;2.生長過快,尤其是在10歲以前個子突然長高;3.骨齡提前,骨骺提前閉合,孩子就長不高了。
長得過快或過慢都不好
兒童的身高生長存在着個體差異,有的孩子生長是先快後慢,也就是所謂的早長,有的孩子生長是先慢後快,也就是所謂的晚長,增高速度只要在正常範圍之內,都是正常的。
性早熟,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孩子長不高,一般在青春期到來之前(女孩來月經、男孩聲音變低沉),孩子長高的空間只剩5%。性激素既能促進骨骼增長,又能促進骨骺閉合。性早熟兒童的生長周期會明顯縮短,沒有足夠時間發育,成年後的身高比一般人矮。
一般來說,兒童身高生長有兩個高峰,第一個高峰是從出生到1歲:出生身長50厘米,一年內增長25厘米,1歲時身長應達到75厘米;2歲以後生長速度變慢,平均每年長高約5至7厘米。第二個生長高峰是青春期,約女孩11歲、男孩13歲開始進入青春期,在出現性發育的同時,身高也開始突增,平均年增長值達6至8厘米,個別可達10至12厘米。約3年以後,生長速度逐漸減慢,到男孩20至22歲,女孩18至20歲的性成熟期,身高便基本定型。
有的家長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生長速度變慢了,是真的減慢,還是正常範圍,需要經常測量身高,作出判斷。一般來說,連續多次測量結果均低於同性別、同年齡正常兒童的平均值的10%以下或2周歲以後的孩子,每年生長速度小於4至5厘米者,為生長速度減慢。發現孩子生長速度減慢,應該及早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檢查,讓醫生幫助判斷是否為異常,積極尋找原因,對症處理。切不可誤認為孩子晚長,置之不理;也不可輕易診斷為矮身材,亂用藥物,以免因誤診、誤治而影響孩子的最終身高。
孩子長高的三大法寶:營養、睡眠、運動
營養是身材增長的基礎,營養要全面,不挑食、不偏食;睡眠是身材增長的保障,兒童白天不長個,只有晚上睡覺時,開始分泌生長激素,才長個;運動是身材增長的條件,積極運動和體育鍛煉有助於長高。
「10歲以前孩子的身高增長突然加速,往往是性早熟的一個信號,此時家長應該及時帶孩子去醫院諮詢、就診。」劉金權提醒,家長應該多留心觀察孩子是否第二性徵過早出現。比如給女孩子洗內褲時,若有分泌物痕迹,要帶她們到醫院檢查看是真性性早熟還是假性性早熟。首先拍左手腕骨正位片,檢查骨齡;其次抽血化驗體內激素水平,特別是與性激素有關的激素是否增加。孩子早熟多半與其他疾病有關,如腦瘤,應排除,女孩必要時做個彩超檢查子宮和卵巢發育情況。
-------------------------------------------------
正確掏耳朵
棉棒拽鬆點 勿用手指甲
有的人,耳朵癢了就用手隨便掏掏,可一不小心就會掏出很多毛病。前不久就有一個掏耳朵不慎,引發耳部細菌感染,導致膿性分泌物倒流進入顱腔險些喪命的病例。那麼,應該怎樣正確掏耳朵呢?
一般來說,耵聹,俗稱「耳屎」會隨着人們的咀嚼、張口或打哈欠的活動而自行脫落,所以並不需要頻繁陶耳,一般10天左右一次即可;如果長期不掏耳朵,形成耵聹栓塞,應到醫院用專門器械取出,再用滴耳劑滴耳2至3天,預防感染。
如果自己在家掏耳朵,最好用棉棒。輕輕地將棉籤頭拽蓬鬆,以防纏繞過緊的棉棒劃傷耳道,然後用其在外耳道轉動,耳朵朝下,耵聹就出來了。屑狀的可以適當使用棉棒,如果是大顆粒的話,應用溫水或是專用藥水滴進耳朵,過幾分鐘後再輕輕地掏出。
另外,一些金屬、塑料材質的掏耳勺質地堅硬,容易對耳道造成損傷;指甲縫易藏匿細菌,不宜用來掏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