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入冬保健做好準備?

[2015-12-01]

中醫認為秋季最容易讓燥邪入侵,而西醫亦提醒轉季天氣正是敏感症的發作時期,因此由內到外滋養身心,打好基礎實在必要,同時亦可為初冬保健做好準備。

燥邪篇
中國人將一年四季分為二十四個節氣,春去夏來入秋轉冬,循環不息。四時之中,以秋季最為短暫,通常始於立秋,終於立冬前後,為期約兩個月,是由盛夏到入冬的過渡期。此階段秋風颯颯氣候本應最宜人,然而隨着溫室效應令全球氣溫上升,香港秋季氣溫亦屢創新高,在又熱又乾的情況下,病邪可能已悄然找上門。

「秋老虎」效應雖到尾聲,燥邪卻已蠢蠢欲動,趁乾燥天侵襲人體。中醫理論有風寒暑濕燥火熱七種病邪,由於秋季天氣十分乾燥,因外在環境太乾燥而引發各種身體不適,就是被燥邪侵襲。「譬如肌膚變得乾燥繃緊、出現『爆拆』令皮膚破損、容易流鼻血、眼乾、喉嚨痛、感冒、頭髮乾旱,容易折斷等,這些都代表體內津液、水液代謝不足。人體組織有七成是水分,當水分攝取不足夠,無法達至平衡,身體便容易併發毛病。」因此,秋天期間每天至少多喝500毫升以上的水,以保持肺臟及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綜觀秋日養生之道,以養陰潤肺為主,因陰分有助滋潤身心,緩和燥火,食材如蓮子、芡實、蜂蜜及魚鰾等均有滋陰潤肺的作用。

飲食篇
陳漢雄稱,在「養陰收斂,不可辛散」的飲食大原則下,秋燥天應該減少進食辛辣食物,以免吃完後排汗,流失更多水分。再者,《黃帝內經素問》提到,肺主秋、收斂,用酸補之,換言之,秋季應多吃酸性食物為佳,以助潤肺。「秋天已經乾燥,所以不宜吃太多辛辣食物,如薑葱辣椒等,反之春夏可吃多點,以驅山林瘴氣。」

一般秋日合宜及當造蔬果包括雪梨、水晶梨等。梨子性涼而不寒,梨肉清甜多汁,有清火、潤肺燥、潤腸、袪痰化咳、預防便秘等功效,然而,因梨子也屬涼性,如本身體質較弱,瘦削、面色青白、怕冷,則不宜多吃,否則易致腹瀉。「體寒者或可以溫食代替鮮食,如燉雪梨、以雪梨煲湯,或蒸雪梨、用來煮粥、煮飯等,味道亦很清甜。」

除梨子外,秋天還有什麼好吃?他續指,立秋後,濕熱天氣仍會維持一段時間,人體可能因而積聚濕氣,紅豆、綠豆均可清熱去濕。「紅豆可健脾胃、化濕及養血,而綠豆亦能清熱去濕防水腫,故紅綠豆沙正是合時的滋潤甜品,自家煲煮更可控制糖分攝取。」他提醒,西瓜(又名寒瓜)屬寒濕食品,天時暑熱吃當然無問題,若按大自然飲食法則,白露過後西瓜應要離場,但現時很多水果多為人工種植,無分季節,外出晚飯飲宴都會供應西瓜、蜜瓜等飯後果,如本身體質寒涼、易瀉或者有寒邪潛伏體內,吃了西瓜就易致不適。

運動篇
秋高氣爽是運動良機,也是行山的旺季。秋季濕度低,出汗後不會太辛苦,但身體仍會流失水分,運動人士更需適時補充水分,以免因水液不足,以致脫水。秋季陽光紫外線指數仍然甚高,外出活動如遊船河時,記得適時補塗防曬霜,以免曬傷。另外,多進食維他命C的食物,配合恆常運動,有助增強抵抗力以防病。中醫亦謂,適度的深呼吸動作有助清肺,如腹式呼吸法,有助擴張胸部,提升肺容量。

防病篇
鼻敏感:容易發作或病情較嚴重的患者,入冬前,每天使用類固醇噴鼻劑一至兩次(約用一個月),有助減少及預防發作,若有疑問應先諮詢醫生。

哮喘:小心保護氣管,以免着涼,誘發哮喘發作。現時一早一晚溫差大,尤其是出入房間更容易着涼,外出應攜帶外套、圍巾等,加強保護。病情嚴重者可以先徵詢醫生的意見,調校適當劑量後,每天使用類固醇噴霧,預防哮喘發作。

濕疹/皮膚敏感:這個季節要加強保濕、滋潤肌膚。洗澡時毋須使用過度強力或標榜殺菌的清潔液,洗澡時間不宜過長,以免洗走皮膚表面的油脂,令肌膚更加乾燥,有需要時可使用低敏沐浴露,沐浴後只需輕輕「印乾」身體,然後全身再塗上潤膚膏,有助鎖緊皮膚水分,避免擦抓肌膚。

此外,轉季天氣也是不少傳染病傳播的時機,尤其是開學後,細菌病毒傳播機會大增,學童間與家長子女間的互相感染,容易造成社區傳播。林永和表示,秋季早晚溫差較大,容易着涼,造成呼吸道感染,如傷風、感冒等,而腸胃炎、手足口病、水痘等病例亦會隨新學期而增加,故校方、家長亦需注意學童衛生及其身體狀況。

所謂「牽一髮動全身」,對於長者或長期病患者,即使患上傷風感冒等普通呼吸道疾病,家人亦不能掉以輕心。長者及慢性病者本身抵抗力較健康人差,同時可能患有各種慢性病,若傷風或感冒病情惡化,以致削弱其免疫能力,其他器官功能亦便容易受到影響,嚴重時可能併發肺炎、心臟衰竭,甚至死亡。

時令食品篇
正值大閘蟹季節,相信不少人已經約好親朋共享蟹宴。很多人以為大閘蟹蟹膏肥美多汁,想必很補身,實情非然。陳漢雄指,陽澄湖、太湖湖水涼凍,生長於那兒的大閘蟹自然不會溫補,若本身體質較差,食得多隨時會頭暈、作嘔及腹瀉。體質正常者,亦只宜吃一隻半隻,並要加入溫熱食材一起烹調,譬如紫蘇葉性屬溫熱,可辛溫散寒,將大閘蟹寒氣袪除,解魚蝦蟹之毒,亦可防皮膚敏感;至於體質較為虛寒者,進食時最好配合薑湯、薑酒。然而,如體質屬燥熱非常者,多食一隻也無大問題,或可抵消多少燥火。

營養成分方面,林永和提醒,大閘蟹本身脂肪含量不算高,但其膽固醇量卻甚高。一隻大閘蟹平均有180至220毫克膽固醇,據世界衛生組織標準,健康成年人每天不宜吸收超過300毫克的膽固醇,換句話說,一個健康成年人一天吃一至兩隻大閘蟹已經「達標」,但高血脂患者則最多只可吃一隻。建議成年人每周最多吃一次大閘蟹,其他正餐要相應減少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而且吃蟹同時可多吃高水溶性纖維的食物,例如水果、蔬菜、燕麥及乾豆等,有助營養平衡。如選吃大閘蟹套餐,除蒸大閘蟹外,很多時候還可配以其他菜式,例如蟹粉豆腐、蟹粉蒜蓉包等,加入大量油分烹調,故大家要盡量點選清蒸類或少油食物。

日常應用篇
蓮子百合煲瘦肉
材料:蓮子(去芯)20克,百合20克,豬瘦肉100克,鹽適量
做法:用蓮子(去芯)、百合、豬瘦肉,加水適量同煲,肉熟爛後用鹽調味食用。
功效:清心潤肺、益氣安神。

黃芪山藥粥
材料:黃芪30克,山藥30克,粳米50克,鹽適量
做法:先用水煮黃芪取汁去渣,再用汁煮山藥、粳米做粥,用鹽調味食用。
功效:補肺氣。

石斛綠茶飲
做法︰將5克石斛剪碎,加入綠茶葉,焗熱水飲,滋陰清熱潤燥,利咽喉。
功效︰紓緩喉嚨乾痛

川貝枇杷雪梨皮茶
做法︰將10至15克川貝、枇杷、雪梨皮用沸水煮滾,倒渣後當茶飲。
功效︰潤肺解燥,緩和喉嚨不適。

天然潤膚料
做法︰將鮮蘆薈肉、梨肉、雪梨皮全部搗碎,敷於乾燥肌膚上約十五分鐘,然後輕輕沖洗乾淨即可。
功效︰具天然滋潤功效。

生地粥
材料︰生地黃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許
做法︰生地黃洗淨切開後,用適量清水煮沸約30分鐘,擠出藥汁,再復煎煮一次,兩次藥液合併後濃縮至100毫升,備用。大米洗淨煮成白粥,趁熱加入生地汁,攪拌食用加入適量白糖調味即可。
功效︰滋陰益胃,涼血生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