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和各位讀者相識已有五個年頭,全賴大家的支持和鼓勵,讓我能夠在這半頁紙的小天地裏,把生活的點滴和行醫的苦與樂,化作文字跟大家分享─肉麻唷!再配以韋家晴腔讀出,定能一下子化解溫室效應、全球暖化、厄爾尼諾現象,令地球即時冷卻,進入冰河時期。為免危害人類,筆者時刻也警醒自己,寫醫學專欄切忌膠(註:「膠」,近代潮語,為形容詞)。在我認知裏,膠有幾種常見模式:
(一)醫學教科書中譯本─政府醫生為報章寫稿,屬非職務範圍的工作,必先獲人事部及主管批准,在申請書「工作性質」一欄,大家的指定動作是填上"For public education purpose"。然而,醉翁之意絕對不在酒,醫生打理一個專欄,或是為了過癮,或是為了宣揚某種理念,就算內容與疾病或治療有關的,通常也是借題發揮。只平鋪直叙道出某些健康資訊,就像將現成的資料搜集和整合,然後譯成中文,對不起,此等作品只算教材,稱不上專欄文章。
(二)第二類型膠為炫耀─醫生在專欄講飲、講食、講到外地學術會議所見所聞,可能只是興之所至,但老實說,吃不到葡萄的讀者,是沒有義務戥作者高興的,搞不好更會覺得你在炫富、炫耀品味,所以還是收斂點好。另一種炫耀是晒醫術、晒奇難雜症,好像某不知天高地厚兼自戀狂的麥姓腦科醫生早年寫的《奇異腦室》系列,呃下讀者還可以,暗地裏卻會遭同儕羣起訕笑。
(三) 第三類型是心靈勵志─透過優美的修辭,講述患者奮勇求存、對抗病魔的故事,或醫護努力不懈、熱血濟世的使命,以讚頌人性的至善、醫者(即是自己)的德行,總之就要賺人熱淚,感動人心,大有東洋少年漫畫「友情、努力、勝利!」之勢。如此造作,實在是乖離了專欄作家應有那份略帶高傲、略帶偏執、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風骨,正能量無限發放?好似唔多啱嘴型喎─吓,我寫啲嘢其實也很熱血很膠?那麼 … Sorry 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