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生活節奏急促,除成年人受折騰外,小朋友的世界亦同樣朝八晚八,莫說沒時間運動,親子時光也變得彌足珍貴,不少研究亦指,若父母可成為孩子的運動良伴,對於彼此身心健康發展及親子關係,也有莫大的裨益。每年10、11月份乃是運動旺季,不少跑步賽事都會在這段時間進行,若未選定進行什麼親子運動,親子跑或可是一個起步訓練點。
六歲後適宜系統性訓練
香港新一代即使算不上豐衣足食,衣食無憂也是肯定的,識行識走兩三歲幼童,仍坐着嬰兒車要父母推出推入、走多兩步路已扭着要父母抱,於今天社會見怪不怪。從健康角度,若孩童體能活動不足,定非好事。聖雅各福群會永嘉諾健體中心經理陳國雄指,不同成長階段的小朋友,均需要不同程度的體能活動。「六歲之前,身體運動系統在發展中,此階段可讓孩子自由活動,簡單如去公園跑跑跳跳、跳繩、擲球或『碌地沙』也可,從中刺激大小肌肉,提升協調能力。」六歲至十三歲左右,人體肌肉力量直線上升,是成長的轉捩點,此時進行有系統的運動訓練最為安全及具效率,小朋友的成功感及進步空間亦較大。
「好像我兒子玩緊兩項鐵人賽,都在六歲後才開始比較有系統性的練習,因太年幼練習,骨骼及平衡發展未成熟,有機會受傷。」陳國雄笑言,他最享受與兒子完成練習後一起去買飲品聊天的時光,畢竟能夠離開家課桌,跟兒子單獨相處談心,這些機會實在難得。
運動場︰親子樂勝地
要培養小朋友對運動的興趣,最好從小開始,醫學刊物《刺針》曾刊登研究指,只要家長鍾意運動,其孩子都偏向喜愛運動,好像Niki與其兒子李臻就是很好的例子。
眼前這位小男孩,一身黝黑的健康膚色、身形瘦削肌肉結實,一看便知是運動健將,其媽媽Niki自言是運動世家,她與丈夫從讀書時代已喜歡跑步,傳給大兒子一身運動細胞。Niki指,她夫婦倆都玩馬拉松,每周都會抽兩三日去練跑,李臻三四歲時,已帶他一起親子跑。「跑步不需要器材,隨時隨地可進行,加上我們家住近九龍仔公園,所以運動很方便。我們也不會全程跑,有時會『氹下』他,如買魚蛋、燒賣等小食,邊跑邊聊天,陪伴時間多了,大家的感情自然有增進,同時也多了共同話題,譬如一起看奧運,哪個跑手世界紀錄係幾多,贏了幾多屆冠軍,他都會與我們分享。」
寶貴經歷讓人成長
人生不會所有事情都如你所願,透過不同的運動經歷,小朋友自己亦有所成長。「上次運動會,本身以為攞硬個人及團體冠軍,因自覺無人同我爭,豈知個人賽連三甲都不入,我很失落,但接着便要進行團體接力賽,信心不大亦只好盡力而為,豈知出來的成績比預期中好,更贏了冠軍,我們都喜出望外。比賽後剛巧有位嘉賓來演講,他是一位短跑好手,聽其分享後,發現他的經歷跟我很相似,後來跟媽咪談及此事,令我明白到即使今次輸了,只要沉着應戰,下次還有勝出機會,最重要的是不要輕易放棄。」那次失而復得的經歷,叫李臻特別深刻。Niki認為這些人生的經歷,對小朋友來說難能可貴,同時也可鍛鍊毅力,令兒子變得更堅強。
如何吸引孩子做運動?
① 父母也要落場: 應揀選什麼運動,開始時如何吸引小朋友的興趣,相信也令不少爸媽懊惱。陳國雄認為,其實很多運動都適合做親子運動,如游水、踏單車、跑步及球類活動等,重點是父母要與子女一齊參與。「父母一方面叫子女多運動,自己就坐在家中看電視、打機、上網,試問何以令子女信服?透過與小朋友一起運動,父母可以建立榜樣,讓子女學習,久而久之,孩子的運動動機自然增加。」
舉例說,小朋友玩跑步,對於耐力、速度、四肢協調亦會改善,於其他運動表現也有助幫助,可增強自信,加上現時兒童肥胖問題嚴重,帶氧運動有效消脂,可減低將來患慢性疾病機會。剛開始練習不妨加入小獎勵,這可成為一種動力,令小孩覺得運動是開心的,不是交差,當投入成為興趣,就毋須再用這些方法。
② 灌輸正確觀念:運動在香港是一種很競技性的項目,他見過不少家長希望藉訓練小朋友參賽攞獎,令升學選校更有優勢。「這些小朋友通常滿足於家長欲望後,便會停止該項運動,到頭來只是浪費時間。所以家長應多鼓勵孩子,別太著重輸贏,因親子運動的精神在於盡力嘗試與完成,不希望小孩太計較名銜。」他坦言小朋友通常較好勝,「你贏佢,佢就唔開心、會哭」,平時他見不少這些例子,問題是如何在過程中教導小朋友不一定要贏,而是要引導他們完成整個過程。此外,也可約同子女的朋友仔、家人一起練習,參加比賽,朋輩影響有助增加運動動機。
③ Magic Words不可不學:摧毀一個小朋友的自信實在很輕易,尤其是說話出自父母口中。陳國雄希望家長減少批判子女,多肯定他們的表現。「以我為例,我會用手機錄像功能,錄低兒子的跑姿,然後跟他一齊翻看,再找一些地方稱讚他,譬如『你跑步時的眼神很認真、很堅定!提腿很高、姿勢好穩定,不錯呀!』如此子女才會覺得父母肯定自己,自信心才可建立。」但父母要記得,讚美說話要具體一點,故此學習幾個相關運動的專業術語是有需要的。
閒時可跟子女一起上網看看專業運動員比賽的片段。「睇下專業運動員如何跑,再稱讚小朋友,說他上次跑得好像真正的運動員,並指出是什麼相似動作,如此孩子便會記在心中,下次練習會reinforce這些動作,做給父母看。」也可透過觀賞比賽片段,教導小朋友禮儀及體育精神,例如輸方會同勝方握手等。
④ 讓孩子多勝:為增添趣味,可於運動中加入遊戲元素,練習之餘亦可玩樂,更重要的是讓小朋友勝出,以增強其自信及成功感。「剛開始練習,十次至少讓孩子贏八九次,無論誰輸誰贏,事後父母都要與小朋友溝通,『頭先你點解可以贏我,因為你好專注、無分神』,假如子女輸了就可以對他說,『今日爸爸很辛苦先贏到你,是因為爸爸做了什麼…』,這樣孩子可以從中學習正確的運動態度,明白輸贏背後的意義,過程中須顧及小朋友的感受。」待子女熟練後,可讓他們領熱身運動,教導父母及其他小朋友,令他更投入運動氛圍中。
理想的親子運動
運動種類眾多,一項理想親子運動的元素包括︰
A.父母及子女都有興趣及能力做到;剛開始先予以簡單訓練,並與孩子一同訂立訓練目標,完成目標時可給予小獎勵。
B.運動過程中親子間要有溝通及聊天機會,以跑步來說,應該跑一會、休息一下又談談天;除主要運動外,一周中亦可加插游水、單車等活動,不致太單調。
C.父或母要熟悉該項運動,要留意小朋友的個人能力,如有些爸爸好fit,但別期望小朋友一開始可以做到自己的級數,須循序漸進提升耐力。
D.運動過程須留意子女反應,如跑步時心跳會加快、呼吸急促,假如孩子表現辛苦,就要停止及休息,天氣熱時戶外運動要戴帽、塗太陽油,適時到陰涼處休息,補充水分。
運動抗壓心靈更健康
現代兒童抗逆力低,透過運動鍛鍊有助培養毅力,紓緩緊張情緒,亦可減少打機、上網的時間。醫學界建議小朋友每日運動六十分鐘(包括熱身及紓緩運動),以減少將來患上慢性病的機會。香港兒科基金董事局義務秘書、兒科專科醫生王曉莉指,「因運動時腦部會釋放胺多酚,令人開心,不少孩子讀幼稚園已開始補習,無時間休息,運動及遊戲有助減壓。」不同階段的孩童,也有適合他們的體能訓練。
七八個月大︰父母可用玩具吸引嬰幼兒多些爬行,刺激手腳大小肌肉的協調;
一歲以上︰學行階段,每日可抽十多分鐘與他玩玩擲球遊戲,走動一下;
兩、三歲︰每日散步半小時,有助提升小孩平衡力、身體協調;
四、五歲︰平衡力發展穩定,可教小孩跳繩、踏三輪車、急步行、游泳等,過程須循序漸進。
近年兒童肥胖問題日趨嚴重,令社會各界關注運動的重要性,然而王曉莉指,肥胖並非唯一的問題。「我們在全港兒童健康比賽的家長調查問卷發現,香港小朋友的生活習慣普遍有以下問題,包括睡眠不足、每天花過多時間於電子媒體中、飲食不均衡、不吃早餐、少運動,以及壓力指標過高等。」此等因素對身心發展有很大影響,單是睡得差已足以影響小朋友的生長速度,更有礙學習,另花過長時間打機、對着電腦也影響社交及溝通,令近視加劇,實在值得大家加強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