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生病未必需服藥
大力「透氣」屬不正常

[2015-01-01]

今天孩子受盡百般呵護,他們有何風吹草動,父母當然大為緊張,有時甚至令自己變得神經緊張,寢食不安,但須知家長首要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才有能力照料身邊至親。亦因此,理解、掌握小朋友的生長狀況實為重要,舉例說,嬰幼兒常見的傷風咳嗽,日常的照顧常識或許比醫藥來得更重要,父母懂得更多自然也省卻了不必要的擔驚受怕。

1. 小兒生病未必需服藥
廣華醫院兒科部門主管及兒科顧問醫生吳國強重申,無論中藥還是西藥,若然無病就不應該服藥,尤其是初生嬰孩及幼童,主要食量應該是母乳或奶粉,若沒必要就最好別吃其他藥品或食品,以免影響嬰兒正常發育,甚至影響健康。「即使幼兒生病,亦不一定要服藥,需視乎病情。作為家長,應多觀察孩子的生長情況及學習育兒知識,如此一來毋須自己嚇自己,一旦發現異常狀況,亦可及早帶孩子求診。」

2. 大力「透氣」屬不正常
要觀察孩子有否出現異常狀況,其中最重要的表徵是其呼吸暢順度。如何為之呼吸辛苦或不順?「如『透氣』時很大力,令鼻翼兩旁肌肉出現收縮,甚至看到頸筋在抽動、喉部呈凹陷等,都是呼吸不順的徵狀。家長也可同時觀察孩子一分鐘的呼吸速率,正常一歲以下每分鐘呼吸三十至六十下,一至三歲則為二十四至四十下。若速度過快或過慢,都是不正常的。」

3. 無心機玩耍要小心
生病時最重要是保持水分充足,小朋友也不例外,故適時補充水分很重要;生病期間孩子胃口自然減少,此時應少食多餐,切忌勉強小孩進食過多分量,以免增加腸胃負擔。此外,家長更應觀察孩子的神情表現,如眼睛是否有神、有否表現呆滯,及無心機玩耍等,因這些表現都反映孩子生理狀況,多抱小孩能夠增加其安全感,當心靈上得到撫慰,有助加快康復。

4. 嬰幼兒可用鹽水紓鼻塞
嬰兒鼻塞很常見,因為他們鼻孔小,一旦受感染致傷風,有鼻水鼻塞更為嚴重。初生至三個月大的嬰兒不懂用口呼吸,半夜鼻塞,呼吸不順便會哭,但要注意的是,兩歲以下幼童不可服食傷風藥物,否則可導致呼吸困難、缺氧,會有生命危險,建議父母可買嬰兒用的生理鹽水為寶寶清洗鼻孔,有助紓緩鼻塞、滋潤鼻腔。

5. 日咳15下內屬正常
很多父母聽到小朋友咳一兩聲,都大為緊張,吳國強則指,其實正常小朋友都會咳嗽,每天日間短咳十五下內實屬於正常,若咳聲持續(長咳)或於半夜咳醒、咳嗽帶痰,則可能是生病,需要求醫。嬰孩咳嗽帶痰有幾個可能性,常見成因是傷風感冒鼻水倒流,或是肺炎或鼻竇炎所致,假如有發燒,附隨呼吸不順,多數是肺炎,需要服食抗生素及進行X光檢查肺部;若咳嗽嚴重,也可能是鼻膜發炎或微支氣管炎或肺炎引致。(經消毒的)蜜糖具殺菌功能,若果兩歲以上小童喉嚨不適、乾咳,可讓他們「含」蜜糖,有助紓緩不適,但兩歲以下幼兒應避免服食蜜糖及其相關食品,以防中毒。

6. 潔淨室內空氣
當孩子咳嗽不適,除了看醫生外,家長也應留意家居環境有否污染物。譬如家中有沒有人抽煙?廚房有否經常關門、抽氣設備是否完善?燒煤氣的火焰顏色是否正常?正常火焰應該為藍色,若帶黃、紅色,可能表示有不正常的化合物釋出,需要找專業人員檢查。有研究指,住近公路人士會增加咳嗽的機會,父母也要考慮居住環境對孩子健康的影響。

7. 半夜肌肉顫動未必是抽筋
嬰兒晚間睡不安寧,是否代表生病或不適?吳國強指,事實上,人們由清醒到睡眠的轉接期,腦部會減少對肌肉的控制,最常表現為熟睡時手腳突然顫抖一兩下(a myoclonic jerk),父母看到可能以為孩子抽筋,其實不然。「首先要看看孩子脣色,如果是粉紅,即無事,若是瘀黑,即可能是缺氧;第二,父母可捉着孩子顫抖的肢體,如顫抖停下來,大多數是腦部以下發生的肌肉顫動,毋須太緊張,然而,若顫抖持續,可能是羊癇症發作,需立即送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