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肝臟脫脂
從控制熱量開始

[2014-12-30]

脂肪,可存在於身體不同的部位,除腰腹四肢外,肝臟也是積存脂肪的重災區。事實上,脂肪肝(Fatty Liver)是種非常普遍的肝病,但卻可演變成肝硬化。隨着香港人飲食模式西化,同時缺乏運動,令患上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不斷提高,也令香港脂肪肝問題有惡化趨勢。如患者未能及早以飲食調節,配合藥物控制病情,將增加演變成肝硬化的機會。

四分一人患脂肪肝
先了解何謂脂肪肝。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教授暨肝臟護理中心副主任黃煒燊指,正常肝臟不應存有脂肪細胞,一旦肝臟出現超過5%的脂肪細胞,即可初步診斷為脂肪肝。

那為何脂肪細胞又會走到肝臟?他解釋:「正常肝臟負責將腸胃內吸收到的種種營養及化合物,進行轉化並分派至身體不同組織。但如果身體攝取的熱量過多而無法完全消耗,能量即會被轉化為脂肪儲存。若身體其他部位已無空間再儲存脂肪,它便會被迫儲存於肝內。」

據中大早年進行的脂肪肝普查統計,香港有近四分之一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當中有百分之四最終會惡化成嚴重肝纖維化或肝硬化。近年,患脂肪肝人士更與香港肥胖患者的增長數字相吻合,由此可見,兩者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非酒精性脂肪肝較普遍

脂肪肝的成因主要分以下種類︰

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為飲食攝取過多熱量,令脂肪長期累積肝臟致病。

酒精性脂肪肝︰因長期酗酒,令身體不斷攝取酒精所致。當大量酒精進入人體後難以即時排出體外,便會被轉化成脂肪積存於肝內。由於香港酗酒情況並不普遍,故脂肪肝患者大多屬於非酒精性脂肪肝。

遺傳性脂肪肝︰另有少數患者是基於遺傳因素,以致肝臟容易積聚脂肪。

其他類別︰長期服食某些藥物,如類固醇或四環素,均可增加肝臟負擔致病。

與肥胖糖尿成鐵三角
肝臟猶如人體內的多功能化工廠,但凡進入人體的食物、藥物或化學成分,都必須經肝臟分解、轉化、儲存,然後才分派到不同的器官和組織。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姚志謙指出,有肥胖問題,尤其是中央肥胖人士,即男性腰圍超過三十三吋、女性腰圍三十一吋以上,其脂肪更易在肝臟積聚,屬於高危患者。

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素數量不足或敏感性較低,未能將血液內的糖分完全分解,導致大量糖分在體內累積,最終也很大可能在肝臟內轉化成脂肪,形成脂肪肝。臨上如病人體形肥胖,同時患有糖尿病,十之八九都會有脂肪肝問題,三者可謂鐵三角。因此,要治理脂肪肝,很多時都必須從肥胖和糖尿病着手,否則難以有效改善病情。

一般而言,由脂肪肝惡化至肝硬化,需時約二三十年。以往,因脂肪肝患者數目較少而常被忽視,然而,隨着肥胖問題愈見嚴重,近年,醫學界對此症的關注與日俱增,希望趕在大批脂肪肝患者病況惡化前,控制病情,從而減少他們最終演變成肝硬化的機會。

高危族定期驗肝
既然脂肪肝的併發症嚴重,病人如何能及早察覺?黃煒燊指出,由於肝臟本身並無神經線,因此需待脂肪細胞體積明顯增大,導致肝臟腫大壓迫到包裹肝臟的薄膜時,才會引起疼痛。此外,脂肪肝的常見徵狀如四肢乏力、噁心、微燒等,均難令病人聯想到肝臟出問題。

事實上,大部分病人均是在周年體檢,或為其他疾病進行檢查時,才發現肝功能有異。「建議但凡年過五十、肥胖、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和長期飲酒者等高危人士,每年檢查各項肝功能指標,一旦發現異樣即需進一步接受超聲波或電腦掃描,進行檢查。」

昔日的肝臟超聲波檢查,需肝臟脂肪量達三成才可準確檢驗。但近年新式檢查儀器,可透過量度超聲波能量及衰減參數,計算出肝臟深層組織的密度,即使肝臟脂肪量低至一成,也可驗出,準確度高達九成。新儀器同時可藉量度肝組織密度,了解肝纖維化和肝硬化情況,較傳統抽取肝組織活檢,更安全和方便。

及早發現肝功能或可復元
與其他疾病一樣,脂肪肝愈早治理效果愈佳。病發初期,可透過控制飲食,同時多做運動消耗多餘熱量,從源頭改善脂肪肝的病情。當病情開始惡化,則可配合部分糖尿病藥物,增加身體對糖分的分解,減少糖分變成脂肪進入肝臟的機會。其次,維他命E因有抗氧化作用,亦常用於緩和肝臟受損和發炎情況。嚴重患者可考慮放置胃水球,或進行胃部切除手術,大幅減少食量和熱量攝取。但無論是哪個患病階段,飲食調節都是非常重要的。

飲食運動節流開源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生命科學及科技學院課程主任魏凱怡指,飲食是人體攝取熱量的主要途徑,只要從源頭減少攝取,肝內累積的脂肪即可逐步減少。「首次面見病人時,營養師先要揪出致病的不良飲食習慣,並針對性作出調整。例如飲酒過多者需戒酒;喜愛吃油膩食物者,需多吃菜少吃煎炸食物;進食分量過多者,則需因應身體實際需要作出節食。透過為患者糾正不良飲食習慣,盡量選擇低脂、低糖、低熱量及高纖維食物,同時設計適合患者的個別餐單,即可大大減輕肝臟的負擔,令其有空間恢復健康。」

除從飲食上節源外,減少熱量攝取,以運動開流,加速身體熱量消耗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步。透過運動,可令肌肉增加對糖分及脂肪的需求,此時肝臟內的脂肪和熱量即可被調配至肌肉組織並消耗掉。中文大學曾進行相關研究,將患者分為兩組,一組由營養師作出飲食指導,並鼓勵患者多運動,另一組則單純以藥物治療。一年後發現有營養師參與的組別,近六成四患者的脂肪肝得到根治,相反,對照組則只有兩成可以根治。

糖分為隱形殺手
一般人聽到脂肪肝,直覺認為只有進食肥膩食物才會致病,這可是一個天大的誤會。魏凱怡表示,臨上不少患者均無進食過量的油膩食物,也曾有茹素者患上此症。如此反映這或與油脂以外、另一重要熱量來源 —「糖」有關。她解釋道,現代社會不少飲食中都加入大量糖分,如一罐可樂或葡萄適,便含有六至八茶匙糖。

至於一些我們認為味道並不甜的糕點、麵包等,於製作過程已加入大量糖分。因此,人們容易不知不覺間攝取遠超身體所需的糖分而不自知。故此,要預防患上脂肪肝,或加強控制其病情,均需提高對糖分這個隱形殺手的警覺性,平日飲食盡量選擇低糖或無糖配方為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