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西東周,春秋戰國秦。」華夏文化,始自三皇五帝,淡竹葉的傳說,就與帝堯、帝舜有關,可知中國人用淡竹葉入藥,歷史悠長。
導赤湯
材料:淡竹葉三錢、通草二錢、生地六錢、甘草梢二錢
製法:上藥洗淨後,用兩碗半水,浸泡半小時,先武火,後文火,煎約二十分鐘,得水一碗飲用
功效:清熱利水養陰,治小便赤痛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西東周,春秋戰國秦。」華夏文化,始自三皇五帝,淡竹葉的傳說,就與帝堯、帝舜有關,可知中國人用淡竹葉入藥,歷史悠長。
傳說中的人物,涉及四人,帝堯、帝舜、娥皇與女英。相傳在堯舜年代,湖南九嶷山上有九條惡龍,經常跑到湘江戲水,弄得巨浪滔天,引發洪水,死傷枕籍,帝舜為民靖命,跑到湖南殺龍。
帝舜有兩個愛妃,是帝堯的女兒,名娥皇與女英,她們深知危險,同聲反對,無奈帝舜去意已決。春又春,年復年,帝舜一去渺然,兩人南下,萬里尋帝君,到了湖南,村民告之,帝堯與龍力搏,將其斬除,可惜自己亦力竭而死。
兩妃聞之,淚如泉湧,終日以淚洗面,最終無淚可流,雙目流血,不久身歿。她們的眼淚,洒在九嶷山的竹子上,斑斑血跡,竹林盡染,稱為「斑竹」,其葉就是淡竹葉。「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說的就是這個典故,文內的帝子,就是指娥皇、女英。
竹是寒涼之物,熱者寒之,熱病煩渴、口瘡尿赤,可用淡竹葉將體內的熱力,透過小便排出,治療煩燥、口渴、小便黃有灼熱感的一系列症狀。
竹一身都是藥,除淡竹葉外,甘蔗、竹茹、竹瀝、天竹黃等,同樣具備清涼特性,治理乾燥、煩熱引發的症狀。時值深秋,天氣乾燥,容易聲音嘶啞,乾咳無痰,痰中帶血,可飲用鮮搾蔗汁,預防秋燥。
竹茹是刨去竹皮後,其下層物質,治療痰熱引發咳嗽、嘔吐、失眠,「溫湯」是用來治療心熱煩燥引致失眠的名方。古人喻生薑為止嘔聖藥,但只適用於胃寒嘔吐,如屬胃熱,改用竹茹。竹瀝是竹枝經火烤灼後而流出的淡黃色澄清汁液,功能清熱豁痰,用來治療痰熱咳喘。
天竹黃是竹受黃蜂螫傷後,啟動白我保護機制,分泌汁液,自我療傷,分泌物乾燥後成為結晶體,跌落竹筒內,就是天竹黃。天竹黃是治療慢性咽喉炎的佳品,南京中醫藥大學耳鼻喉科專家干祖望教授,撰文力薦,稱是其六十多年行醫生涯的經驗結晶。
三皇五帝神聖事,騙盡無涯過客,但淡竹葉清熱利尿的療效,絕不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