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鯡魚效應(麥煒和醫生)

[2013-08-21]

去年12月,克林頓夫人(即是華語媒體的「希拉里」;稱呼外國政要應用當事人姓氏而非名字)輕微碰傷頭部,三星期後,醫生為她進行磁力共振掃描(堂堂美國國務卿照個掃描也要等上三星期,所以不要埋怨公立醫院排期太久了),竟出乎意料地發現她後腦橫竇中有一塊血栓。

去年12月,克林頓夫人(即是華語媒體的「希拉里」;稱呼外國政要應用當事人姓氏而非名字)輕微碰傷頭部,三星期後,醫生為她進行磁力共振掃描(堂堂美國國務卿照個掃描也要等上三星期,所以不要埋怨公立醫院排期太久了),竟出乎意料地發現她後腦橫竇中有一塊血栓。

橫竇是腦部靜脈的分支,假如栓塞了,大腦便有機會腫脹及出血。但靜脈竇是個四通八達的系統,就算一邊塞了,血液仍可疏導往另一邊,所以患者很多時也能安然無恙,待血栓自動溶解後,一切便會回復正常。

掃描也好,化驗也好,當醫生察覺不正常的結果,縱使患者沒有相關病徵及即時危險,由於「報告顯示不正常」,醫生往往會作出相應的治療。故此,當掃描顯示克林頓夫人腦中有塊血栓,雖然她完全沒感到不適,醫生依然處方了薄血藥;掃描找到的,可能只是一尾紅鯡魚(Red herring)。

什麼是紅鯡魚?筆者在寄宿學校曾領教過牠們的「威力」。Red herring又名kipper,是英國人至愛的早點,由鯡魚原條醃泡而成,呈啡紅色,異味之濃烈猶勝東方的臭豆腐。傳說囚犯逃獄時會周圍亂撒紅鯡魚,以擾亂警犬的嗅覺─醫生追捕病源,每每被併發但跟病情無關的異常檢驗結果混淆視聽,我們將其比喻為紅鯡魚。

今天,醫生斷症都傾向不作細想便安排大量掃描及化驗,患者亦普遍歡迎這種做法。檢驗有助我們看清病情,但也容易令問題複雜化,一籮待洗的衣服,你逐件去摷,便會找到很多污漬;我們身體其實有很多瑕疵,你去逐一揭發,自然愈揭愈多,有些與病情有關,但大部分卻是路過的紅鯡魚。好了,連番檢驗後,別以為愈發現得多便愈smart,那一大堆紅鯡魚只會令你消化不良,診斷被誤導之餘,更節外生枝累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治療或更多無謂的檢驗。

醫生必須清楚自己要找什麼、想找什麼,並保持思路清晰,懂得分辨哪尾紅鯡魚需要處理、哪尾只須跟進、哪尾應該放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