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食維他命C期間吃蝦會中砒霜毒﹖

[2011-10-01]

在互聯網上已流傳了多年 (最早可追溯至2001年) 的一項訊息﹐謂服食維他命C期間吃蝦會中砒霜毒﹐用電郵方式發放﹐引起不少人的憂慮。

。郭詠觀醫生 (Dr. Jason Kwok)

在互聯網上已流傳了多年 (最早可追溯至2001年) 的一項訊息﹐謂服食維他命C期間吃蝦會中砒霜毒﹐用電郵方式發放﹐引起不少人的憂慮。文中指出﹕

『台灣﹐一名女人突然無緣無故的七孔流血暴斃﹐大家可要多多注意囉!經過初步驗屍﹐ 斷定為因砒霜中毒而死亡。那砒霜從何而來?警員展開了深入而廣泛的調查。一名醫學院的教授被邀趕來協助破案。 教授仔細地察看了死者胃中取物﹐不到半個小時﹐暴斃之謎便已揭曉。

教授說﹕ 「死者並非自殺亦不是被殺而是死於無知的『它殺』」!大家莫名其妙何為『它殺』﹖那砒霜又是從何而來?教授說﹕「砒霜是在死者腹內產生的。」

死者生前每天也會服食「維他命C」,這完全沒有問題!問題出在她晚餐吃了大量的蝦,吃蝦本身也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她的家人吃了都沒有事﹐但死者卻同時服用了「維他命C 」﹐問題就出在這裏﹗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發現﹐蝦等軟殼類食物含有大量濃度較高的五鉀砷化合物。這種物質食入體內﹐本身對人體並無毒害作用!但是在服用「維他命C」之後,由於化學作用﹐使原來無毒的五鉀砷(即砷酸酐)﹐亦稱五氧化砷﹐其化學式為 As2O5,轉變為有毒的三鉀砷 ( 即亞砷酸酐 )﹐又稱為三氧化二砷﹐其化學式為 As2O3﹐這就是人們俗稱的砒霜 ﹗

砒霜有原漿毒作用﹐能麻痺細血管﹐抑制巰基梅的活性﹐並使肝臟脂變肝小葉中心壞死﹐ 心、肝、腎、腸充血﹐上皮細胞壞死﹐毛細血管擴張。故中其毒而死者﹐常是七竅出血。所以﹐為慎重起見﹐在服用「維生素 C 」期間﹐應當忌食蝦類。』

砷﹐化學非金屬元素之一﹐可以游離狀態或以雞冠石﹑雄黃﹑硫砷鐵礦等之化合物存在﹐砷及其化合物一概都是有毒的﹐砷化合物分為無機 (inorganic) 砷化物和有機 (organic) 砷化物﹐無機砷化物的毒性大於有機砷化物,無機砷中以三價砷 (arsenites : trivalent forms包括三氧化二砷﹐即砒霜)的毒性最强﹐比五價砷 (arsenates : pentavalent forms) 為強﹐上面引述電郵中的三鉀砷和五鉀砷應為三價砷和五價砷之誤。在大自然裏,砷多以無機砷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於火成岩和沉積岩中﹐這些砷化合物最終會進入土壤、空氣和水中﹐又或隨風飄散﹐被吸收後﹐砷與細胞內的硫化氫根 (sulfydryl) 或雙硫根 (disulfide) 結合而影響細胞的新陳代謝和酵素作用﹐甚至使染色體發生斷裂﹐所以砷也可致癌。

不過﹐中﹑西醫都會使用適量含砷的藥物治療疾病。砷中毒可分急性和慢性﹐病徵不同﹕(甲) 急性中毒 ﹕噁心﹑嘔吐﹑腹痛﹑血便﹑休克﹑低血壓﹑溶血﹑肝炎﹑黃疸﹑急性腎衰竭﹑昏迷﹑抽搐等。(乙) 慢性中毒 ﹕(一) 皮膚 ﹕濕疹﹑角質化﹑皮膚癌﹔(二) 神經 ﹕中樞和週邊神經病變﹔ (三) 血液 ﹕貧血﹑血球稀少﹑白血病﹔(四) 其他 ﹕週邊血管病變﹑四肢壞死 (烏腳病) 及肝功能異常﹔肺癌﹑肝癌及膀胱癌的機率大幅上昇。

人通過飲食攝取砷﹐在水源砷含量偏高的地方,飲用水是攝取砷的主要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在2004年就飲用水中的砷含量訂下準則,為每公升0.01毫克﹐加拿大衛生部 (Health Canada) 也訂立相同的準則﹐量度水質發現全加拿大飲用食水的砷含量都低於每公升0.005毫克。由於大多數砷化合物可溶於水,故砷較常見於海產,魚類體內的砷含量由每公斤1至10毫克不等,而底棲攝食動物和貝類則可高達每公斤100毫克﹐甲殼類如蝦、蟹、龍蝦等和貝殼類如蛤、牡蠣等雖含砷﹐但大部份是以有機砷存在,佔百分之九十以上 (甚至達百分之九十九),有機砷可以很快便排出體外,幾乎沒有毒性﹐其餘的百份之一至十是無機的五價砷。

理論上﹐純化的維他命C與五價砷在實驗室中加以化學催化作用﹐或有可能使原來毒性較輕的五價砷轉變成為劇毒的三價砷﹐但在没有實驗室的催化劑環境下,有多少五價砷能轉化為三價砷則成疑﹐有營養師計算﹐就算是服食維生素C期間﹐最少要吃五十公斤的蝦才有機會產生足以致命的砒霜 (平均致死劑量為按人的體重每公斤1毫克﹑最低可能致死劑量為20毫克)。所以﹐不用擔心﹐不要被沒有可靠科學根據的言論困擾和誤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