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充滿幹勁和活力及講求效率的現代社會﹐午睡給人一個懶散﹑浪費時間和不思進取的形像﹐但大家有沒有在午餐後『飯氣攻心』而昏昏欲睡呢﹖我們中國人就有『飯後睡一睡﹐好過做元帥』的習慣了﹐其實西班牙人和深受西班牙文化影響的拉丁美洲國家也有午睡的習慣﹐而午睡的西班牙語 siesta 已被收納成為當代英語用字。
。郭詠觀醫生 (Dr. Jason Kwok)
在這個充滿幹勁和活力及講求效率的現代社會﹐午睡給人一個懶散﹑浪費時間和不思進取的形像﹐但大家有沒有在午餐後『飯氣攻心』而昏昏欲睡呢﹖我們中國人就有『飯後睡一睡﹐好過做元帥』的習慣了﹐其實西班牙人和深受西班牙文化影響的拉丁美洲國家也有午睡的習慣﹐而午睡的西班牙語 siesta 已被收納成為當代英語用字。
為何午餐後特別有睡意呢﹖這則眾說紛紜﹐有解釋說這是由於進食後﹐血液大量流向腸胃幫助消化﹐流向腦部的血液便相對減少﹐因而提供給腦部的養份也減少﹐使人懨懨欲睡﹐若吃得過飽﹐這現象會加劇﹔另有解釋說剛吃飽飯﹐平常在人體活動時發揮作用的交感神經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變得呆滯﹑而平常在人體休息時發揮作用的副交感神經 (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卻靈活起來﹐產生睡意。
第三個解釋是進食後﹐體內血糖水平突然昇高﹐身體立刻分泌胰島素把血糖降低﹐血糖水平的急降會產生睡意﹔第四個解釋是進食了含色氨酸 (Tryptophan) 高的食物﹐例如火雞等﹐色氨酸會轉化為血清素 (Serotonin)﹐產生睡意﹐但進食其他含相等份量色氨酸的食物如豬﹑牛﹑羊肉﹑雞蛋和芝士等卻少見這個現象﹐故有第五個解釋說其實是進食大量碳水化合物後﹐身體分泌胰島素把血糖降低的同時﹐也將大部份氨基酸 (amino acids) 運入肌肉內﹐唯有色氨酸 (氨基酸的一種) 仍留在血液內﹐色氨酸遂轉化為血清素﹐產生睡意﹐所以有建議謂午餐不應進食大量碳水化合物。
這些說法都不能解釋為何早餐和晚餐沒有像午餐般能引起嗜睡的反應﹐其實午後渴睡與人類生理節奏有關﹐一般人到了下午兩﹑三點 (醒後與睡前的中間時段)﹐生理時鐘進入低潮﹐這時﹐無論有沒有吃過午餐﹐或前一晚睡得好不好﹐體溫﹑警覺性和情緒都會稍微下降﹐行動變得遲緩﹐腦筋也不靈光﹐這才是導致人類需要午睡的真正原因﹐所以﹐午睡是自然生理需要﹐讓神經系統小休﹐令身體『充電』。
研究顯示﹐有午睡習慣的人患上心臟病和血壓高的機會偏低﹐如欲享受午睡的好處﹐應依照以下的指示﹕
(一) 持之以恆﹕如同運動和飲食﹐午睡要養成習慣﹐每天都要午睡﹐不單只在週末才午睡。
(二) 午睡以十五至三十分鐘最適宜﹐午睡超過三十分鐘會令身體進入不容易醒過來的深睡期﹐ 一旦在這時被弄醒﹐會有頭昏腦脹﹑迷糊軟弱的感覺﹐如需要睡多過三十分鐘﹐則應睡大約一個半小時﹐以完成一整個睡眠週期﹔此外﹐午睡超過三十分鐘也會使人在晚上難於入睡。
(三) 不要在下午太晚的時候才午睡﹐這也會使人在晚上難於入睡。
(四) 留意睡姿﹕不要伏在桌上睡﹐也不要用手當枕頭壓著來睡﹐最理想的睡姿的舒舒服服躺下來﹐仰臥或側臥皆可。
(五) 就算不能入睡﹐放鬆休息也可恢復體力。
(六) 失眠的人不該午睡﹐他們要解決的是失眠的問題 (例如精神緊張﹑情緒困擾﹑工作壓力﹑家庭糾紛等)﹐而不是靠午睡來解決失眠。
大家請謹記﹕保持身體健康﹐要攝取均衡的營養﹑定時的運動和充足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