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提神醒腦 捏指甲根趕走疲勞

[2013-03-07]

人們好不容易才從透骨的寒意中緩過氣來,卻似乎又容易掉進無休止的瞌睡中,再怎麼睡也還是一臉的迷糊。有什麼方法可以提神醒腦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推拿科林敏主治醫師介紹,只要學點簡單點穴就可以解除困倦。

人們好不容易才從透骨的寒意中緩過氣來,卻似乎又容易掉進無休止的瞌睡中,再怎麼睡也還是一臉的迷糊。有什麼方法可以提神醒腦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推拿科林敏主治醫師介紹,只要學點簡單點穴就可以解除困倦。

「幹梳頭」、「扣頭」

拿五經也就是俗話所說的「幹梳頭」。方法為叉開五指,以指為梳,從前額髮際線處,向後用力滑至風池穴處,以自覺頭皮微感酥麻為度。

「扣頭」亦是將五指叉開,由前向後輕輕敲打頭部,次數不拘。

「幹梳頭」、「扣頭」不但可以緩解疲勞,由於其同時刺激到頭部多條經脈的穴位,因此還可用於緩解失眠、頭痛等疾病。另外,「幹梳頭」對高血壓亦有一定的療效。

揉風池穴

將兩手十字交叉,置於腦後正中,手腕部約相當於耳尖的高度,自然垂下大拇指。此時,大拇指所處的位置便正好是風池穴的位置,然後用力按揉。按風池穴不但有醒神的作用,對於長時間伏案後引起的頭痛、頭暈等不適均能有效緩解。

按揉風池穴的時候,可以在大拇指上搽些驅風油或是保心安油再按揉,效果會更好。

捏指甲根、指關節

在手指指甲根部和關節兩側,用另一手的拇指、食指用力捏,有醒神的功效,其對心、腦血管意外均有一定的預防作用。由於手足指尖正是中醫學中十二經脈的交接處,捏甲根也就對這些經脈產生一定的刺激。

敲打腿部內側

用手或按摩棒對腿部內側進行敲打,以自覺局部皮膚微微發熱為度。

下肢內側是脾經所分佈的位置,在中醫學的認識中,腦的意識有賴於脾臟所升發的陽氣的滋養。春季濕氣比較重,而脾臟喜燥,最怕的便是濕氣。當人體正氣不足時,外界的濕氣便可以乘虛而入,困阻脾臟,導致人體內氣機運行不暢,不能上行到達頭部,這時,人便會覺得特別疲倦。而通過對腿部內側線的敲打,在脾經的穴位上產生一定的刺激,令體內的氣機恢復正常,從而達到緩解春困的目的。
 
-----------------------------------------------------------------------
 
水果煮著吃
溫熱潤腸胃
 
在寒冷的天氣里,許多胃腸功能虛弱的市民會選擇少吃或不吃水果。然而,營養專家建議,不管是什麼季節,人們都應該保持一定的水果攝入量,在寒冷的冬天,不妨把生冷的水果加熱了再吃。

自製熱果汁 溫暖又營養

「人每天吃1~2種水果,可以保證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成分的攝入,有助於提高人體抵抗力。」營養師表示,腸胃功能虛弱的市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口感,選擇1~2種水果用榨汁機做成果汁,隔水加熱至常溫或微熱再飲用。這樣既保證了營養的攝入,又解決了水果生冷的問題,更適於腸胃的吸收。「但切忌溫度過高。過高的溫度會破壞果汁中的營養成分。」

「人們還可以根據身體需要,加入少量的牛奶、維生素片、蛋白粉等,與水果一起榨成果汁。」營養師說,這樣不僅不會對果汁的口感有太大影響,也能及時補充自身所需要的營養成分。

水果煮著吃 溫熱潤腸胃

如果家裡沒有榨汁機怎麼辦?還可以試試把水果煮一煮再吃。

「鹽蒸柳丁」是最受捧的一種治療咳嗽的民間偏方。營養師表示,柳丁富含維生素C,人們也可以嘗試把柳丁切片,用涼開水稍微加熱煮片刻,再放一點蜂蜜,喝汁吃橙肉,不僅酸甜可口,還可以溫潤腸胃。

「冰糖雪梨」則是雪梨煮食最常見的一種方式。其做法簡單,將雪梨去核切塊,與適量的涼開水和冰糖一起,慢火煮半個小時就好了。「梨能潤肺生津、清熱化痰。冬天吃冰糖雪梨來滋陰潤肺是最好不過的。」營養師表示,有慢性氣管炎、慢性咽炎的患者也可以適當吃一些冰糖雪梨來做食療。

此外,諸如甘蔗、馬蹄等水果也可以用水煮過再吃。營養師說:「像鳳梨、榴槤等水果,還可以入菜,做成鳳梨雞、鳳梨鴨、榴槤煲雞等可口的美味佳餚,既能讓人一飽口福,同時又補充了人體所需的營養。」營養師表示,如果擔心水果生吃太冷,可以榨成果汁或加熱再吃。

-----------------------------------------------------------------------

比利時實施禁煙
早產嬰比率減

《英國醫學期刊》(Brtitish Medical Journal)刊登比利時一項研究,指比利時實施禁煙後,國內嬰兒早產的比率出現按年遞減的現象,反映禁煙對公共健康帶來良好影響。

研究由比利時哈瑟爾特大學(Hasselt University)籌劃,此前蘇格蘭亦有同類研究。比利時自2006年實施分階段禁煙,先由工作間開始,2007年擴展至食肆,到2010年售賣食物的酒吧亦須禁煙,研究組在這幾年間,收集法蘭德斯(Flanders)市在政策實施後的生育數據進行分析。
結果發現,該市的嬰兒早產比率(即在懷孕三十七周前出生)在2007至2010年間出現逐年下降的現象,平均每年下降3%,即平均每一千名嬰兒減少六個早產個案,而在禁煙政策推出前,並無發現有此趨勢。研究組負責人指,由於此現象出現於三個不同的禁煙階段,可以反映嬰兒早產的比率,有持續下降的迹象。

過往已有研究證實,吸煙可致嬰兒出生時體重較輕、或會增加嬰兒早產的風險。專家相信,今次的研究結果可進一步反映禁煙對公眾健康的幫助,甚至初生的生命亦可受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