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嚨痛有多個不同的病因:
(1)病毒,例如會導致傷風和流感的病毒,是喉嚨痛最常見的病因;
(2)細菌,例如甲型鏈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
(3)過敏反應;
(4)抽煙或吸入二手煙,…等。
喉嚨痛會令吞咽時感覺痛楚,也會感覺喉嚨乾燥、痕癢和沙啞,因病毒和細菌感染導致的喉嚨痛有相同、也有不同的症狀:
(1)以下症狀有較大可能是因病毒感染而起的:咳嗽、流鼻水、聲音嘶啞、結膜炎(Conjunctivitis、俗稱紅眼症、Pink Eye)等;
(2)以下症狀有較大可能是因細菌(尤其是甲型鏈球菌)感染而起的:發燒、吞咽時感覺痛楚、喉嚨痛來得較急及喉嚨發紅、紅色和腫脹的扁桃腺、扁桃腺出現白色或黃色呈斑塊或條狀的膿、口腔頂部出現細小紅色的瘀點(petechiae)、在頸部的前方出現腫脹的淋巴結等。
喉嚨痛時採取以下的方法可能舒緩症狀:
(1)吮吸冰片、冰棒(popsicles、雪條)、潤喉含片(lozenges、不要讓五歲以下的兒童吮吸潤喉含片,因為可能會有哽咽的危險);
(2)使用空氣加濕器或冷霧噴霧器;
(3)用鹽水漱口;
(4)喝熱飲和大量喝水;
(5)成年人和超過一歲的兒童可服用蜜糖舒緩喉嚨痛和咳嗽(一歲以下的嬰兒食用受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孢子污染的蜜糖可能染上『肉毒桿菌中毒症』(botulism);
(6)向醫生或藥劑師查詢可服用那些不用醫生處方的藥物(over-the-counter medicines)來舒緩症狀,例如退燒止痛藥、止咳水、止鼻水和鼻塞的藥等,必須依照說明書的指示服用。
若出現以下情况必須盡快求醫:喉嚨痛在幾天內沒有改善或痛得越來越嚴重;出現其他的症狀,包括呼吸困難、吞嚥困難、唾液或痰帶血、流大量口水、脫水、關節疼痛和腫脹、皮疹等。
治療的方法取決於病因,醫生會在查詢病情和做臨床檢查後可能需要為患者做咽喉拭子(Throat swab),查看是否受到甲型鏈球菌的感染,若患者受到甲型鏈球菌感染,醫生會處方適當的抗生素治療感染和預防併發症、包括風濕熱(rheumatic fever)等,患者必須逗留家中、不要上班、上課或到托兒所,以免將細菌傳播給其他人,直至退了燒和服用合適的抗生素最少二十四小時(因為受感染的人在接受適當的抗生素治療二十四小時後便不再具傳染性)。若病因是病毒感染,通常在一星期內會自行好轉,服用抗生素不但沒有療效、反而會帶來不良、可能是嚴重的副作用。
預防喉嚨痛的方法包括:
(1)勤洗手;
(2)避免接觸患有喉嚨痛、傷風、流感及其他呼吸道感染的人;若要照顧他們,應做好防禦措施;
(3)不要抽烟及避免接觸二手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