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橋片區擬增私樓地 政府代發展商建公路 甯漢豪:考慮市場意見 田北辰:吸引力仍有限
【明報專訊】政府最快今年底為發展洪水橋「片區」招標,發展局長甯漢豪透露,因應市場意見,會將原規劃作消防局及救護設施的用地,改劃作住宅發展,相信有助發展商更快獲回報;政府又會在區內興建一條原本由發展商建設的公路,減輕發展商負擔。她又說,訂立北都專屬法例非要縮減城規程序,而是希望透過較簡單的申請程序,「微調」一些現有發展參數,例如放寬基建容量及增加樓宇高度等。
政府早前為北部都會區3個「試點片區」做市場意向調查,甯漢豪接受無芋m講清講楚》訪問時稱,除了增加私樓土地,亦有發展商反映稱由發展商興建區內一條公路的財政負擔過大,政府評估後決定改為由政府負責。
被問到政府建設北都支出會否比預期多,甯指出政府未來5年平均每年工務工程開支約1200億元,《施政報告》提出再增加300億元,當中已為北都建設預留資金;政府負責大型基建如公路,發展商可興建其他設施,「一上一落」情G下,政府應可負擔,最重要是考慮市場意見,「調整得到就去調整」。
「雙信封制」投標 願包基建或加分
土拓署早前已提出申請,將洪水橋片區一幅「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申請作私營房屋發展,以增加財務可行性。擬議地盤面積7760平方米,擬建4座41至42層高物業,提供931個單位。土拓署文件顯示,該土地原預留作分區消防總局及救護站暨員工宿舍,政府正與消防處協調,在洪水橋/鬻禶s發展區找合適地點重置。
談到增加私樓土地,甯漢豪認為毋須擔心做法會變成趨勢,當局會評估是否合理、根據市場情G考慮,不會出現虧損。她又說,為找到有質素的發展商,會以「雙信封制」為洪水橋片區招標,如發展商願意自行負責基建、平整土地,以及建設速度較快等,有機會獲更好評分。
劉國勳認同:私樓土地佔比仍低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認為,擬議私樓發展土地鄰近洪水橋站,土地價值較高,有一定吸引力,「發展商都要計得掂條數才會投標」;又稱洪水橋片區的私樓土地佔比偏低,政府回應市場意見、增加私樓土地比例是合適做法。
翻查資料,現時3個片區以洪水橋的私樓土地比例最低,佔整體約16%;最多是新田,私樓地佔約33%;若洪水橋改劃申請獲城規會批准,私樓土地佔比會升至22%。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認為,發展商較擅長發展住宅及商業等項目,北都片區項目要求發展商建造基礎設施,影響投標意欲,即使政府自行興建公路,對發展商吸引力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