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廠:內地原料商促「先找數再送貨」 飾物商已訂百萬元材料 美訂單暫緩「見步行步」
【明報專訊】白宮日前宣布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面臨最高245%關稅。面對政策朝令夕改,有生產聖誕飾物的東莞廠商稱,近日部分出口美國的訂單遭叫停,由於客戶未付訂金,若最終取消訂單,單是材料費就損失數百萬元。同在東莞設廠的「香港金邊實業」,其董事總經理劉達邦說,出口建築材料至美國佔今年生意額近半,客戶今年7月需落訂,若屆時關稅無下調,不排除他們會進口其他產地的建材,公司可能面臨逾千萬元生意額損失。
明報記者 施晉宇
在東莞設廠20多年的港商陳先生稱,工廠以生產聖誕飾品為主,主要客戶來自歐洲,另有一兩成來自美國。他說目前生意情G難以預測,近日多個美國客戶要求暫緩進口,佔公司一成五至兩成生意,「無講明不會進口,但無具體定恢復時間」,相信客戶大多持觀望態度,「見步行步」。
該廠每年7至8月出貨,以趕及11月前把貨品運抵美國。陳先生稱,目前廠房相當被動,已訂購材料生產,但銷往美國的生產線無奈停工,一旦對方取消訂單,料最少蝕數百萬元。工廠現有約300名員工,另設機械生產線,惟「灑粉」及畫圖等工序仍靠人手。他表示由於美國訂單暫緩,員工毋須加班趕貨,不排除之後要減人手。
倘美客拒訂 建材難改用途
「金邊實業」自2012年起開拓美國市場,美國、內地及香港的訂單分別佔整體生意三分之一。劉達邦稱,近年本港及內地工程減少,相反美國在新冠疫情時積壓大量商廈工程,今年美國訂單增加,佔公司生意額近五成。他稱因應不同工程,建材顏色、用料及厚度各異,若美國客戶因關稅拒絕「落訂」,建材亦不能在其他工程使用。「你再加關稅,企業肯定無法承受」,他期望中美兩國早日協商,否則不排除美國客戶會進口其他地區的建材。
身兼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永遠榮譽主席的劉達邦表示,關稅戰同時影響廠商資金流,廠商在內地買材料,找數期限一般是30至60日,但原料供應商近日要求廠商「先找數,再送料」,令部分廠商急於「周圍撲水」,否則無法繼續生產。
「攻美用4年 中東也需時」
特首李家超下月率團出訪中東,劉認為中東多國積極發展旅遊、貿易及金融等產業,具拓展潛力。公司去年曾到訪Y拜展覽,員工隨即拓展當地市場,但他回想當年花了4年開拓美國市場,相信在中東爭取生意也需以年計;加上美國市場大、利潤較高,有別於中東集中在沙特及阿聯酋等數個城市,利潤暫不及美國,料開拓市場需時。
(關稅戰.廠商應對系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