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假期」恐有拉鋸效應 或令2月通脹超央行目標
【明報專訊】聯邦「稅務假期」使今年1月價格降低,但在2月及3月的通脹影響適得其反,多名經濟師預料明天公布的2月通脹會超出央行控制目標的2%,可能升至2.2%。
聯邦政府在去年12月14日至今年2月15日期間推行稅務假期,旨在讓加拿大人在購買一些生活必需品時享有稅務減免。滿地可銀行(BMO)加拿大利率宏觀策略師雷澤斯(Ben Reitzes)認為,稅務假期勢將對通脹產生拉鋸效應(see-saw effect),有關措施令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的價格拉低,但到了2月份和3月份的情況就出現反效果。滿銀和道明銀行(TD)均預測2月份通脹率將上漲至2.2%。
加拿大皇家銀行(RBC)經濟學家唐納德(Frances Donald)和詹森(Nathan Janzen)在報告中稱,在稅務假期結束後可能會推動物價上漲,通脹率將彈升至2.5%。儘管今年加拿大經濟應向好,但作者指,令人擔憂的是國際貿易風險不斷加劇將給經濟帶來壓力,此舉會讓近期更強勁的經濟增長數據化為烏有。兩人估計加拿大央行會進一步減息。
2月份的通脹數據不會反映加美兩國3月初爆發貿易戰的直接影響。道明銀行經濟學家索洛維耶娃(Maria Solovieva)在一份報告中寫道,持續的關稅措施可能令通脹捲土重來,威脅到央行「來之不易」的努力,即把通脹降至2%目標。她又說,此舉限制央行減息以刺激需求的幅度。
雷澤斯稱,關稅威脅可能通過加元疲弱匯價體現在通脹數據中;自美國總統特朗普回朝以來,加元兌美國匯價大幅下跌。他警告說,加元疲弱會把2月份美國進口貨品的價格推高,當中包括冬天在邊境以南種植的新鮮蔬果。
雷澤斯同時指,他預計央行密切關注的核心通脹將小幅上升;核心通脹剔除消費物價指數(CPI)中波動較大的因素,如汽油和食品,以便央行更清晰了解潛在通脹狀況。
他說,核心通脹「頑固」[象不太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消失,但他認為,央行目前似乎更關心通脹的「廣度」,而它最近跟物價穩定時間保持一致。
央行上周連續第7次減息,並發出嚴厲警告,指貿易戰和相關不確定性可能會重創本國經濟,並導致通脹C升;央行定於下月16日議息。雷澤斯認為,無論通脹數據升或跌,對央行的決定都不會產生「太大影響」,但若關稅爭拗突然結束,近期的通脹數據為日後息口決定提供更豐富的信息,然而就目前情況而言,貿易戰是未來幾年通脹走向的關鍵因素。
雷澤斯又說,鑑於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央行將在短期內繼續減息,但因應貿易中斷的程度,它同時也要試圖控制通脹,此舉將限制減息幅度,而這不是一個月的事情,這可能是未來一、兩年甚至3年的事情,這是他們最關注的,並避免對通脹產生任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