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軍械今展 故宮館料吸50萬客
圖為正黃旗盔甲(左)及八旗兵丁甲胄(右)。八旗源於滿洲狩獵組織,在明萬曆四十三年從四旗發展至八旗,是清朝的主力軍隊,其中鑲黃、正黃和正白直屬於皇帝。八旗兵丁甲胄則是用於儀仗和訓練的正式服裝。(鄧宗弘攝)
圖為「內火器營」合符。火器營始設於康熙三十年,是專業的槍炮部隊,主要操練火槍和子母礮。乾隆三十八年,為方便操演,一半士兵遷入北京城外西北的藍靛廠,從此有內、外火器營之分。(鄧宗弘攝)
「修明武備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軍事文物」展覽今揭幕,將展出約190件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包括國家一級文物「乾隆朝仿努爾哈赤御用盔」(圖)。此盔由乾隆帝命內務府按清太祖努爾哈赤御用盔甲的原樣仿製,設計沿襲明軍的布面頓項高頂盔風格。(鄧宗弘攝)
【明報專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合辦的「修明武備──故宮博物院藏清代軍事文物」展覽今起揭幕,展期至明年1月21日,展出共約190件清代宮廷軍事文物,當中18件為國家一級文物。館方預計會吸引50萬人入場。
今次展覽將分成6個單元,依次為龍興八旗、刀劍天下、騎射與槍炮、操閱與軍禮、以圖為史及防禦海疆,透過盔、弓箭、刀劍、馬具、繪畫、織品、圖籍和科學儀器等190件北京故宮館藏,呈現清代軍事組織、技術和藝術的發展。
重點展品包括國家一級文物「乾隆朝仿努爾哈赤御用盔」,此盔由乾隆帝命內務府按清太祖努爾哈赤御用盔甲的原樣仿製,設計沿襲明軍的布面頓項高頂盔風格;同為國家一級文物的「《平定回疆戰圖》之〈洋阿爾巴特之戰〉」,描繪道光七年清軍與叛軍在洋阿爾巴特莊附近的戰鬥。
故宮館表示,清朝作為滿族統治的政權,其武力基礎建立於嚴謹軍事組織、卓越軍事技術和獨特尚武精神,而紫禁城作為政治軍事的中樞,承載清朝200多年的軍事記憶。
【明報專訊】警方搗破一個非法賭博集團,拘捕5男7女,介乎22至76歲,其中於前日突擊搜查荃灣和長沙灣3個工廈單位,以「營辦處所作收受賭注用途...
詳情
【明報專訊】維港賀歲煙花匯演將於農曆大年初二(1月30日)晚上8時舉行。今年煙花匯演整體耗資約千萬元,主題為「金蛇迎春慶豐年」,共有9幕演出...
詳情
【明報專訊】特首李家超昨日宣布,在本港出生的一對大熊貓龍鳳胎將於下月16日起與市民見面,並會舉辦命名活動。另外,他預計今年農曆新年將有逾14...
詳情
【明報專訊】臨近歲晚,本港天氣轉冷。天文台預料一道冷鋒會下周日(26日,年廿七)橫過華南,受隨後強烈冬季季候風影響,本港下周一及二(年廿八及...
詳情
【明報專訊】壹傳媒黎智英及《蘋果日報》公司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昨踏入第122日審訊。黎智英供稱,他知悉2019年5月民主派訪問美國,目的包括...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