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學STEAM:剖解黑膠唱片玄機
【明報專訊】自1877年美國科學家愛迪生發明留聲機,收錄並播放聲音的技術開始發展,且漸趨普及。1940年代,在留聲機基礎上再發展以黑膠唱片置於唱盤式留聲機上播放的技術,1950至1980年代的流行音樂作品,大多以黑膠唱片形式發行。在黃志淙擔任電台DJ的1980年代,就是用黑膠唱片播放歌曲,他也有不少收藏。後來,黑膠唱片被CD和數碼格式取代,不過黃志淙指出,神奇的是,黑膠唱片並沒有被淘汰,現在又愈來愈多人用黑膠唱片聽音樂。
黑膠唱片的運作
黑膠唱片需要擺在唱盤機上播放,以下示範步驟:
(1)先拿起黑膠唱片置在唱盤上,唱片上有一圈圈深淺不一的轉紋,是唱片內的聲音信息。
(2)唱盤機有可移動的「唱針」,是讀取聲音信息的重要工具,將唱針移動到深色的轉紋,讓唱針接觸到唱片。
(3)調校聲量後,按下「播放」,唱片便會隨唱盤轉動,唱針會讀取唱片內的聲音播放。
黑膠唱片的數字密碼
7?10?12
這一組數字是黑膠唱片的尺寸,圓形的唱片有一定的尺寸標準,黃志淙說:「一般(直徑)12吋,也有10吋、7吋。」唱片尺寸愈大,記錄的聲音愈多、愈長,以12吋為例,黑膠唱片分兩面,每面大概可錄製30分鐘。
33?45
唱片靠轉動播放聲音,預設轉動的頻率快慢稱「轉速」(rpm,每分鐘轉動的速度),轉速愈高,愈快轉畢,因此即使唱片面積相同,也因轉速令播放時間有別。唱片轉速分33轉及45轉,33轉的播放時間比45轉長。
黑膠一定是黑色?
「黑膠唱片的設計,除了黑色,還有不同顏色,有些甚至像幅畫,就像藝術品。」黃志淙說,「黑膠唱片」普遍是黑色,但不局限於黑色,稱之為「黑膠」,因為唱片用聚氯乙烯(PVC)塑膠製成,這物質會因靜電吸到灰塵,一旦唱片附着灰塵,唱針便難以讀取信息。為盡量避免靜電吸附灰塵,便在製作時加入「碳黑」,當碳黑混合PVC,便能減少靜電影響。
又由於製作時會用高溫壓製,因應PVC顏色材質 (例如偏硬、偏軟)各有溶化溫度,都會影響音質,黃志淙說:「以音質而言,還是黑色的唱片最佳。」
V Music Library參觀詳情
日期:逢星期一至五(公眾假期除外)
時間:上午11時30分至下午2時30分
地址:將軍澳景嶺路3號香港知專設計學院(李惠利大樓)LW004室
查詢:3928 2933
*內有黃志淙收藏的黑膠唱片,例如著名英國樂隊Beatles的唱片,讓學生與公眾即場試聽。
■價值觀
尊重
黃志淙提到以往播放黑膠唱片時,一般會按順序聽畢整張唱片,現在數碼電子音樂平台上,則相對容易又方便地隨時停止,但更易忽略對製作團隊的尊重。作品背後有製作者的用心,不論是否合自己口味,也可嘗試抱持尊重的態度看待。
文:鄭惠霞
圖:馮凱鍵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常識學堂 第3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