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9.24
    星期二

中文解剖師.以筆運鏡(下):選取合適片段 突出人物個性

[2024.09.24] 發表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上期(9月10日刊)輯錄馬家輝〈奧運文學節〉選段,讓同學學習以筆運鏡,選取材料,刻劃人物細節。500字的仿作,最考驗的是同學選材的功力,去蕪存菁,簡潔有力。大部分同學能細緻刻劃倪夏蓮的外貌,以帶出她永不言退的體育精神。但當同學補述倪夏蓮的經歷時,未能選取合適的片段,以致無法突出人物獨特的一面,立意平凡。以下選取3名學生的作品分析示範。

稿例:字限500字,逾50字扣0.5分,逾100字減1分(圖)用詞不當、句意不明(圖)佳句(圖)錯字、標點符號(圖)

■投稿1【投稿學生:沙田培英中學 祿徒】(圖)

踏足在國際的奧運賽場上,心情該當是激動、澎湃、抑或是緊張呢?面對着對手氣勢如虹的招數,被數千萬人注視的身體該如何調動?人潮所包圍着的身影,不似身着英雄披肩,手上不過握一柄球拍,她雖身處賽場,卻也并不置如臨大敵之姿。

眉間輕蹙,一手如同對待珍寶般托起白球,另一手持拍在側守護,雙瞳緊緊聚焦手中,神情是專注、更是堅定,時機已到,便不會再多猶豫一刻。球影飛梭兩面,每次與桌面的碰撞,心底的砰響不免更重一份,隼影般一瞬閒【間】,聲響落地,一局勝負便如此定下。望見那懸殊的分數版【板】,久無動向的數字,是退怯的眼神、顫抖的雙手、還是如麻的內心?不,她只不過幾分了然神情,一笑而過後再重回防綫。

她是如此的一位運動員,她是倪夏蓮。

61年的歲月,贈予她一份獨到的從容,“【「】比賽輸贏不緊要”【」】從來不過是人們的自我安慰,領先時怎能不亢奮,落後時怎會不心焦?倪夏蓮能做到的,不僅是享受一場體育的盛事,能接受後果的那份心態、那份了然才是難得的。黑髮黃膚或許與盧森堡的旗幟相去甚遠,但奧運場上精神百年來貫通一體,輸贏定數往往無法改變,既然如此,大可在獲勝時大聲吶喊,也能在在失手時長嘆一息,作為對自己的答謝、安慰、慶祝。於體育是,於人生亦是。(499字)

■簡評

◆內容:3/5分

內容側重描寫倪夏蓮比賽時的動作,卻忽略描寫她樂在其中的神態,未能突出倪夏蓮的獨特之處。

◆表達:2/3分

第二段的描寫尚算仔細,同學能捕捉白球閃過的一瞬間,仔細刻劃,以突出戰况激烈的氣氛。惟綜觀全文,偶有句意不清晰。

◆結構:1/2分

文末寫倪夏蓮享受賽事,並坦然接受戰敗的結果。但前文並沒有刻劃倪夏蓮享受賽事的神情,只是寫她球技精湛,戰况激烈,以致前後未有呼應,文末抒情較為突兀。

.總分:6/10

■突顯人物和立意

倪夏蓮本為中國國家隊成員,在東京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勇奪混雙冠軍,3年後宣布退役。但她始終放不下對乒乓球的熱情,兩年後,黑髮黃膚的她轉至盧森堡國家隊,以另一身分出戰多場國際運動盛事。只要有能打球的地方,她就會拾起球拍出發,是真正熱愛乒乓的球員。

倪夏蓮是充滿矛盾的人物,外表一如普通中年婦人,接球一記「反智轉身」,卻猶如老頑童;曾為中國國家隊成員,今又代表盧森堡出賽;在球場上輸掉比賽,卻展現如勝者般的笑容。她打破一切界限,不分國界、年紀、得失出賽。她以經歷告訴世界,只有打破執念,不囿於一時一地,才能永不遺失對乒乓球的熱愛。倪夏蓮追求的正正是最純粹的價值和理想,真正擁抱體育精神。

圖‧中新社

文:李雪瑩 - 現職中學老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熱愛中文科教學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星笈中文 第138期]

更多教育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