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5.20
    星期一

趣學STEAM:製戲棚學擴音原理

[2024.05.20] 發表
圖為紙版戲棚。真實的戲棚是可容納上千人的流動表演場所。(圖:馮凱鍵)
紫菁製作戲棚時,對屋頂印象最深刻。(圖:馮凱鍵)
悅司(右)曾以為戲棚像戲院,製作戲棚後才明白箇中奧妙。(圖:馮凱鍵)
Aelita Lam(圖:馮凱鍵)

【明報專訊】「雖然與真的戲棚材質不同,但同學可以通過製作紙版戲棚來了解當中的搭建原理。」提供戲棚製作材料包的噗通工作室創辦人Aelita Lam(圓圖)利用簡單的素材設計與真實戲棚結構相類似的材料包,讓學生了解當中的原理。

■Steam解構

水缸助擴音

戲棚的搭建技術,早見於漢代,至宋代已有流動戲棚,然而擴音器要到近代才出現,換言之,古時的演出者並沒有使用擴音器,聲音也能清晰傳到觀眾耳中,Aelita解釋:「戲棚會放置水缸幫助擴音。」以水缸擴音是基於「聲音共振」(或稱「共鳴」)的原理。

聲音共振

聲音透過物體振動產生,並通過空氣為傳播媒介傳遞至耳中。空氣受物體振動的頻密程度而出現頻率不一的「音波」,有些音波在人類聽覺範圍,就成了人類聽得見的聲音;有些音波卻是人類無法忍受或聽不到的。

當音波遇上適合振動的空間,便會形成共振現象,這時候,空間內便會出現比原音波更響亮的聲音,從而達到擴音效果。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遇上不同材質,會出現擴散或集中的效果,例如是凹弧型、圓形、橢圓、球型面等物件(如水缸),聲音便能更集中。

聲音可反射

紫菁對戲棚的屋頂部分印象深刻,因為她在導師的解說下,知道屋頂也是擴音關鍵。聲波在傳遞時,有部分會反射形成回音,回音令聲音更響亮。一般而言,堅硬光滑的表面有助音波反射,好像戲棚的屋頂。相反,柔軟表面則會更吸音,這也是學樂器房內加上海綿物料的原因:吸收聲音,不讓聲音傳至房外,減低聲量。在舞台上,為了讓聲音更好傳遞、讓受眾有更好體驗,場內會加入反射板,讓聲音更準確傳遞。例如澳洲悉尼歌劇院音樂廳,便以纖維玻璃反射板、伸縮反射板及吸音板等,讓聲音更好的傳到觀眾耳中。

■小趣聞

皇帝級的享受

在清代紫禁城內,有一座最大的戲台稱「暢音閣」,乾隆皇帝在重要日子如元旦、生日等,會在暢音閣看戲。原來暢音閣地下室藏着水井,便是用來營造聲音共振的現象。

■我的感想

紫菁和悅司對於戲棚設計眼界大開,悅司說:「學習之前,我以為戲棚只是像戲院,加了擴音器,而我們像在戲院看戲。現在才知道不一樣,戲棚讓聲音傳遞的過程更是讓我眼界大開。」紫菁則說:「我到戲棚時覺得它很大,現在有了更多認識,學習到傳音、隔音、聲音反射等的知識。」

校長黃禮灝稱構思中華文化日時,為讓同學在沉浸式情景學習,訂下「穿越」背景,將整間學校設定為古代村落,同學在村內學習各類與中華文化相關的知識。校長認為中華文化中蘊含各科學習的元素,例如常識科、視藝科等,因此與本地設計室合作,讓同學從中華文化中認識科學。

■價值觀

尊重傳統價值

同學未必習慣欣賞傳統的戲棚活動,在紫菁印象中,這些演出「很高音」,但她仍會隨家人體驗及認識;紫菁和悅司了解戲棚的設計後,學會欣賞背後的原理,都是尊重傳統價值的表現。

■想一想

你對傳統的活動、技藝感興趣嗎?你想對哪項了解更多?

文:鄭惠霞

圖:馮凱鍵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常識學堂 第305期]

更多教育
新聞解碼:九龍寨城
【明報專訊】近日票房大賣的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故事設定於1847年興建、1994年拆卸的九龍寨城。現時寨城已改建為公園,園內設展覽及導賞團... 詳情
偵探M.A.D. 保持「自我」?
【明報專訊】「自我」=怎樣表達也可以嗎? 每個人都會有屬於獨一無二的「自我」,例如性情,保留自己獨特一面、發揮獨有長處是正向的表現,然...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