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派糖4903億 消費券等佔2064億 學者倡減消費開支 政黨籲續關顧基層
【明報專訊】《財政預算案》每年用作紓困及支援企業的「派糖」措施均受市民關注。翻查財政司長陳茂波7份預算案,由2017/18至2023/24年度政府「派糖」措施涉約4903億元,撇除過去4年度涉2064億元的現金或消費券發放計劃,寬減稅項、電費補貼等「派糖」措施涉共約2839億元。陳茂波料今年度財赤再逾千億元,有學者建議預算案需減少經常開支,亦有學者預計撇除較貧困及低收入者,在財赤下較難「派糖」。各大政黨另建議政府在可行情G下,續「派糖」減輕基層及中產負擔。
明報記者 施晉宇
撇除消費券 每年派糖272至516億
新一份預算案2月28日發表,翻查過去7個財政年度政府同期「派糖」措施,包括寬減稅項和差餉、補貼電費和公屋租金、發放額外綜援津貼等,撇除現金或消費券發放,每個年度花約272億至516億元不等,以2018/19年度的516億元最多;當中亦未計增加免稅額等影響財政收入的長期稅務措施。翻查資料,2018/19年度本港財政儲備達11,709億元,為近年最多。
被問到今年預算案會否減少「派糖」及其主要考慮因素,財政司長辦公室發言人回覆,預算案的諮詢工作正在進行,會考慮社會上不同意見。
麥萃才:續投資創科助增稅收
陳茂波去年在財赤逾千億元下已大幅「減甜」,例如2022/23年度寬減4季的住宅物業差餉,去年「減半」寬減兩季。浸大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稱,持續財赤不符《基本法》量入為出規定,故政府需扭轉形勢,在維持必要福利開支下,減少部分「消費性的開支」如消費券、差餉及公屋租金寬免,即非投資性質的開支。他認為政府需維持教育及基建等投資性質開支,促進產業發展,又料持續投資創科產業下,本港獨角獸企業數量較新加坡多,長遠有助增加稅收。
李兆波:本地零售無起色
顯消費券乏效益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形容,本港財政處於嚴峻的結構性問題,且未知財赤何時結束,預計除較貧困及低收入者外,今年預算案較難「派糖」。他不贊成再派消費券,稱去年全面通關後不少市民北上或外遊,本地零售額亦未見起色,相信市民將消費券用於日常開支如交通費,反映消費券經濟效益有限。
不少政黨倡政府續適量「派糖」。民建聯副主席陳絔g認為紓困措施不能削減太多,如電費減免,綜援、「生果金」和長者生活津貼可考慮多出「半份糧」,基層直接受惠措施要適當保留;稅項寬減亦可審慎提供,「不是大幅減稅,但需紓緩稅項負擔」。經民聯建議增設各項退稅額,並續提供每戶1000元電費補貼。
新民黨亦建議綜援續「出雙糧」及公屋免租一個月等;該黨與自由黨均建議引入累進式子女免稅額等。自由黨另建議政府收費「可免則免、可減則減」,包括寬免全年差餉及豁免商業登記費等。
(預算案前瞻系列.二)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