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碩士留學生為省錢 住包食宿溫島家庭停繳保險
【明報專訊】高企的生活成本令到在卑詩讀書的華人成年留學生,只好住到有包一天兩餐的「寄宿家庭(homestay)」;為省交通費,減少出門次數;停繳學生醫療保險,更有其他族裔留學生校內校外打兩份工,一周工作超40小時,貼補日常開支。
通脹高企,全面攀升的物價正在影響卑詩省留學生的生活。從中國大陸來加拿大留學、正在溫哥華島讀碩士的王小姐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她的生活質量比在中國時下降了好幾個檔次;為了降低生活成本,已絞盡腦汁。
王小姐稱,她去年9月剛到溫哥華島時,因為人生地不熟,選擇了租住在距離學校比較近的一個套間,「那是一棟獨立屋二樓的一間主臥,有獨立的衛生間,當時的租金是900元。不過,水電氣等其他費用需要另算;還需要與其他租客共用廚房和洗衣房。每月僅花在住宿上的錢就超過1000元」 。
除了房租,王小姐每月固定的開支還包括食物、電話費、交通費、學生醫療保險、日常用品等。她指,平日盡量自己做飯,但做一個人的餐食非常不划算,一個月要花至少300元。
她續指,在溫哥華島很多食材,尤其是做中餐所需要的食材和調料都是從溫哥華運過去的,種類有限,有的還不太新鮮,但價格都非常貴,「一把蔥要1元至2元,一個彩椒算下來也要2元多,黃瓜這種在中國最不值錢的菜在溫哥華島簡直是『奢侈品』,通常是2.99元一根,還沒算稅。」
「我已提醒自己,不要把每件東西都換算成人民幣,但看到這些菜的價格,我還是不時會覺得買不下手,會少買蔬菜」,王小姐坦言,自己在中國時買東西很少留意價格,而現在走進超市第一眼就是看價格。
為了省錢,王小姐在一個月前搬至更遠的一個區,與一位西人女長者合住,由房東提供一日兩頓餐食以及所有設施的費用,每月1000元全包。相比之前,每月能省下約300元。
她解釋說:「其實這種模式是為年紀更小的留學生提供的homestay,但很多小留學生覺得本地人做的飯不好吃,也不願意與房東合住,現在反而很多30歲至40歲的成年人出於價格考慮,住進了homestay」。
交通費方面,她也更加精打細算。去年剛到的時候,她每個月都會毫不猶豫地買巴士月票,如今她則會逐月計算。她說:「原來覺得搭乘巴士、買月票已是很省錢的出行方案,現在我會更精確地算出每月出行的天數,到底是買月票划算,還是按天買day pass划算」。
她稱,有時為了讓一張巴士一日通行證(day pass)發揮最大的效用,她會將去超市的計劃安排在去學校上課同一天。
此外,王小姐還停繳了學生醫療保險。她指出,不止她一個人停繳,很多來自其他國家的國際留學生也都停了,「我們現在就是靠祈禱,不要生病」。
她還指,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年紀小一點的靠父母支持,如她這般出國前有工作經驗的,花自己的積蓄,總歸有一些預算才出國,但很多其他國家的留學生並沒有太好的經濟基礎,不得不打工來補貼日常開支。
王小姐稱,根據移民局的政策,在疫情期間獲批學簽的留學生可以不受每周最多在校外工作20小時的限制,即他們允許每周在校外工作40小時,與全職員工無異。
由於這一政策一直到現在仍未取消,她說:「我的很多同學現在都有一份『全職』工作,他們經常缺課,不做團隊作業,有的人還會利用政策的空白地帶,校外一份工,校內一份工,加起來遠遠超出40小時,他們說,『不打工,活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