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都拉斯總統抵滬
近日,內地涉文化領域動作頻頻,值得關注。6月2日,習近平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本周三,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開幕;周四,首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在深圳開幕,習近平致信祝賀。
上周的座談會,是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首次就「文化傳承發展」這一主題專門召開座談會。他特別闡述了「第二個結合」,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並稱之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此後,內地掀起一輪相關討論。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者孫佳山表示,這輪討論的核心在於建設中華民族的現代文明。這與將文化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來培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等是一脈相承的。
早在2011年,中共就提出要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到2021年,內地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已經佔GDP的4.56%,不少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了推廣與發展,多檔文化類綜藝節目廣受關注,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入大眾視野、融入現代生活,「國潮」在年輕人中蔚然成風。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資深研究員謝茂松認為,最近十年在文化強國的建設上做了許多工作,經過前面的積累,如今到了歸納總結面向下一步的時候。
習近平在座談會上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孫佳山認為,從現代性的角度而言,所有文明都要建設自己的現代文明,所有國家都要完成現代轉型。歐美、日韓如此,中國也不例外。只是在現代文明的建設過程中,各國選擇了不同的道路。
今年3月,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其中,第一條倡議便提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
謝茂松表示,每一個文明都有其主體性。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式」並非民族主義式的,而是相對於「西方式」有其文明主體性的一個方式。「西方文明以其一元論來映射中國,覺得中國也要搞零和博弈、國強必霸。其實是的,這兩個文明的歷史是不一樣的。」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鄭永年在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上也談到,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要強調只有當一個國家的現代化符合其自身的文明、文化和國情的時候才會成功,否則就會導致失敗。
「分析人士認為,從習近平在中共建黨百年慶祝大會上首倡「兩個結合」,到在二十大報告中較為詳細地闡明「第二個結合」的具體內容,再到召開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舉行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中共越來越清晰地勾勒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目標,近期料會有更進一步具體行動措施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