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闡中國中亞機制 茞握筍嶀洹Q共榮
華學者:俄陷侵烏泥沼 中亞覓強鄰尋新發展動力
首屆中國—中亞峰會今起一連兩日在西安上演,中亞五國元首齊聚絲路古都,出席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官方定義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這場峰會,背後伴隨茯俄和中國在中亞影響力的此消彼長,亦突顯中國對這一地區的戰略重視。昨日在會見先行到訪的哈薩克總統托卡耶夫時,習近平已提出對中國中亞合作新機制的構想,即「茞揭U國當前需要和未來發展,加強互利合作,助力共同繁榮」。學者指出,北京希望優先提升和中亞的政治信任關係;而俄烏戰爭爆發一年後,中亞國家亦將目光轉向中國,尋求新的發展動力。
習近平與托卡耶夫的會談亦在西安舉行,席上他並向托卡耶夫致以70歲生日祝福。雙方率先簽署經貿、能源、交通領域的多項雙邊合作文件,包括簽署兩國政府間互免簽證協定、《中哈政府間產能與投資合作規劃》,商定互設文化中心,探索並研究第三條跨境鐵路、增設鐵路口岸的可能性等。作為中亞綜合國力最強國領導人,托卡耶夫亦提及要充分利用中國—中亞機制,共同促進地區安全、穩定和發展。
今年中國首個「重大主場外交活動」聚焦中亞有[可循。習近平10年前出訪哈薩克時,首次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疫下三年,習近平首次踏出國門,便是去年9月出訪中亞。近年來中國同中亞交往頻密,2020年六國建立外長定期會晤機制,2022年初舉行建交30周年視像峰會。同年6月第三次外長會上,決定建立六國元首會晤機制,首屆峰會由中方舉辦。
除了中國官方介紹的峰會大致日程,中亞各國會前也預告本國相關議題。如烏茲別克期待討論中吉烏鐵路的建設;土庫曼當地媒體報道指,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會提出「鋪設土中天然氣管線第四條分支」的問題,而這需要與塔吉克方面攜手努力。
最受關注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當數俄烏戰爭。而曾是蘇聯加盟共和國的中亞各國,原本對這場戰爭態度謹慎,在戰事爆發一年後則更加積極尋求國防和戰略自主。
長期以來,俄羅斯對中亞的經濟、安全有強大的影響力。不過隨茷X烏戰爭爆發,中亞國家需要尋求新的發展動力。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肖斌對本報表示,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狀態,削弱了其在中亞的影響力。
俄曾反中吉烏建鐵路 去年鬆口
中吉烏鐵路項目便是一個例子。中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早在1997年簽署備忘錄,然而遭俄羅斯反對遲遲未有進展。鐵路一旦竣工,連接中國和波斯灣及歐盟國家的運輸路線將縮短約900公里,運輸時間減少7至8天,成為中國打造「歐亞大陸橋」的一條重要支線;同時亦繞過俄羅斯,形成中吉烏直接鐵運連結。
直至去年5月,受俄烏戰爭內外影響的俄羅斯總統普京,終於鬆口表示不再反對該項目。吉爾吉斯總統扎帕羅夫去年9月受訪時稱,中吉烏鐵路可能在2023年秋季開工。不論峰會是否釋出實質進展,它都是中國和中亞未來經貿合作的一大重點。
「現在俄羅斯經濟下滑、全球經濟疲軟,中亞需要選擇更多合作發展的機會。」肖斌指出,北京在俄烏戰爭中也得到經驗:構建睦鄰友好的周邊關係具有戰略意義,「俄羅斯周邊關係搞不好,成為其強國夢的障礙」。去年1月,中國同中亞五國建交30周年視像峰會上,習近平提出「深耕睦鄰友好的示範田、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合作帶、強化守衛和平的防護盾」等五點建議。
秦剛近日發言提到,中國同中亞五國是命運與共的「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好兄弟」。肖斌認為,北京希望與中亞建立的「四好關係」,是五點建議的進一步深化,其背後就是提升戰略政治信任關係。
肖斌表示,在政治信任上,以前俄羅斯對中亞影響大,這次峰會北京希望優先提升政治信任關係。
除此以外,中亞在中國全方位外交佈局中的地位將提升,因為中亞國家不僅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合作地區和重要合作伙伴;在安全上,中國近年提出新型的綜合國家安全觀,要提升中亞國家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的能力。
學者關注中國在中亞軍事影響力
「過去中國忌憚俄羅斯」,但如今形勢已經不同。台灣中亞學會秘書長侍建宇亦對「德國之聲」指出,中亞傳統上被視為俄羅斯勢力範圍,過去數十年來,北京在該區域不斷加深影響力,目前還差「軍事安全層面」這塊拼圖。中國—中亞峰會的另一個看點是,中國在中亞的軍事影響力會否擴大,包括在武器販售、軍事培訓等方面的合作會不會進一步深化。
美勢力中亞退場 中國擴合作空間
另邊廂,美國2021年從阿富汗撤軍標誌其在中亞的勢力退場,亦為中國創造了和中亞的合作空間。蘭州大學「一帶一路」研究中心教授朱永彪對《環球時報》提及,撤軍讓「干涉中亞地區的外部勢力減少」,中國與中亞合作空間比以前更大。另一方面,隨茪尹國家在美國地緣戰略軌道中的地位下降,以及中亞國家認識到發展多元平衡外交的重要性,中亞國家與中國合作的意願也有所增強。
被指踩俄後院 官媒引俄專家降溫
中俄友誼則在此時被置於微妙語境。外界形容峰會如「直踩俄後院」,中國外交部幾番重申無意爭奪勢力範圍,官媒新華社也引述俄方專家說法「降溫」,對方坦言峰會表明中國在中亞影響力越來越大,但不會看到兩國為此展開激烈角逐,「俄中在中亞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中亞各國與中國的合作不是為了激怒俄羅斯,而是為了改善自身的政治和經濟地位。」很顯然,在國際政治博弈中,進退已因時勢注定,唯看舞台之上的參與者,如何譜出新一波浪潮。
明報記者 劉曉宇 沈燕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