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手記:針刺實驗 /文:尚東美
【明報專訊】上星期,特首率領一眾立法會議員赴大灣區考察,其中一站是參觀比亞迪,看該公司的「雲巴」和針刺實驗。
如此盛事,一眾內地及香港媒體當然貼身採訪,席間立法會議員顏汶羽透露,在短短一個半月中,他已參觀過3次比亞迪。同事聞言感慨,對呀,自通關之後,大大小小林林總總的考察團接踵而來,考察的地方難免重複,正如2月時的香港媒體高層團,也同樣參觀過比亞迪,見識過針刺實驗。
重複的考察沒什麼大不了,最重要是有成果,正如特首參觀後說的,會對引入比亞迪技術「有新想法」,想法能實現固然是美事,但引入香港後能否持續也十分關鍵。正如小記的記憶中,比亞迪的電動的士在2013年也不是沒有引入香港,卻因種種原因而絕[於2019年。
此外,2018年港府曾表示要動用1億元帶頭推動電競產業發展,有本地電競公司響應政策,在商業中心開設電競訓練中心,結果卻因《遊戲機中心條例》規管而難以發展,要到2019年電競場地才獲得豁免,不用申請遊戲機中心牌照。
論技術,大灣區不缺領先的新科技,只是「想法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如果再像當年讓新技術新業態在香港「乘興而來,敗興而返」,非但浪費人力物力及時間,也只會令香港與灣區其他城市的距離愈來愈遠。更重要是,個半月參觀比亞迪3次不是問題,問題是現屆政府講求KPI,但KPI考究的是考察了多少地方,還是為香港帶來實惠?如果是前者,那麼天天跑去比亞迪看人家的先進科技,對香港發展也是毫無意義的。
文:尚東美